这一顿饭,所有人都吃得十分畅快和过瘾。
周芷晴和李永宁虽然是高干子女,但也从来没有吃的这么过瘾过。
“兄弟,我明就去找店铺,然后开始装修,等你的火锅店开业了,我也开业。”
吃完饭之后,李永宁看着王建国,有一些迫不及待了。
就今中午吃的这些东西,开一家火锅店不火才怪呢。
“行啊,周姐和李哥你们两人抓紧寻找店铺,等你们开业了,我可能也要回东北了。”
不知不觉的来京城已经近一个月的时间了,王建国还真有点想家了。
等到这两饶店铺开业之后,他们来京城也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了。
想来那几个鬼子也已经走了,上面也可能不再追究他打鬼子的事情。
时间过得很快,第三,王建国的火锅店在三里屯开业了。
开业当依旧是爆火,赵景玉和宝哥几人忙的是不可开交。
看到这种场面,让李永宁既兴奋又焦急。
自己的店铺才刚开始装修,没有半个月的时间开不了业。
周芷晴同样如此,每都会去专卖店转一圈,看到爆火的店面,她也是兴奋并焦急着。
而王建国却在思考着另一件事情,就是火锅店的肉类供应。
现在自己还勉强能够供应得过来。再过一段时间便不行了。
因为自己的随身空间有限,养殖场的养殖数量也有限,自己又不能进山里去打猎。
而且过几年,国家也会开始禁猎。
一旦开始禁猎,那么野味的供应肯定会出现问题。
他在想着回去后是不是要弄一个养殖场,养一些野物,这样才能保证以后的肉类供应。
想了半之后,他觉得这是一条路子,看来回去之后还得研究一下。
火锅店也开业了,这里的管理就交给了赵景玉。
当然还有卡秋莎专卖店,虽然有高晓玥在,但赵景玉也要照看着。
时间慢慢的过去,赵景玉的山货店也开业了。
当然,他把山货店完全交给了周清雅打理。
而他的主要工作,还是公司的两家店铺。
转眼之间便到了十月中旬,气也开始慢慢的转凉了。
这段时间,王建国又设计了一些冬的衣服。
比如新款棉服和羽绒服,最主要的设计是男女皮装。
这些服装设计出来之后,他找了一家服装厂代加工。
棉服和皮装的制作很麻烦,老家的工厂供应不过来。
正当新款服装运送过来之际,周芷晴的卡秋莎专卖店也开业了。
这是第三十四家连锁店,开业当依然是爆火。
周芷晴无比的兴奋,自己的选择果然没有错。
周芷晴的专卖店开业没几,李永宁的火锅店也开业了。
看到爆火的场面,李永宁也是一脸的激动和兴奋。
“兄弟谢谢你,让我对自己的前途有了信心。”
李永宁拍了拍王建国的肩膀,很是诚心的道了一句谢。
虽然自己不是从政的料,但经商应该可以。
像他们这些高干子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从政。
家里只会挑选能力强的人进行培养,而其他子弟都是混日子。
既然做不了官,那就做一个有钱的大老板好了。
“呵呵呵,李哥,咱们这才刚开始,以后咱们可以合作做更大的生意。”
王建国笑着了一句,再过几年国家开始全面进行建设,到那个时候房地产便会崛起。
第一批进入房地产的人,绝对都会赚的盆满钵满。
“我相信兄弟你,这只是咱们的起步。”
现在的李永宁,对于王建国那是十分的信任。
王建国的话,他觉得肯定没错。
时间就这样,又慢慢的过去了几,京城的店铺也都步入了正轨。
王建国给老家那边打了一个电话,知道那几个鬼子已经走了。
那么他也可以带着卡秋莎,放心的回老家了。
“兄弟,过段时间我去东北找你,你一定要带我进山打猎。”
临走的时候,李永宁看着王建国了好几遍。
他这个高干子弟从来没有打过猎,对进山打猎特别的向往。
反正店铺的事情也不用他盯着,有专门的店长管理。
所以他已经想好了,一定要找时间去东北。
“没问题,只要你去,我便带你进山打猎。”
打猎的事情对于王建国来,简直是太简单了。
“弟,到时候我也要跟着去。”
周芷晴听了,当然也不肯落后,她也没有去过东北。
“呵呵呵,没问题,那我就在老家等着你们。”
快到发车的时间了,王建国也不再和两人聊下去了,挥了挥手,拉着卡秋莎走进了车厢。
二人走进车厢没有多久,火车便慢慢的开动了。
“王兄弟是一个厉害的奇人。”
看着火车慢慢的远去,李永宁喃喃的了一句。
“这是当然,不然他怎么这么厉害。”
周芷晴很是赞同李永宁的法,在她的眼里,王建国简直无所不能。
王建国会厨艺、会服装设计、会赌石、会打猎。
这些事情放在其他的人身上,只要精通一样,那就非常牛x了,可他却样样精通。
你要他不是一个奇人,谁会相信。
“呵呵呵,能和王兄弟成为朋友,或许是我们这辈子最大的幸运。”
火车已经看不见了,李永宁和周芷晴也开始往回走了。
这段时间,两个人一直都处在兴奋之中,因为他们的店铺每一的盈利,都让他们高心睡不着觉。
以前他们从来没想过,这一就能挣到一个工人一年或几年的工资。
再王建国和卡秋莎,回去的时候依然订的是卧铺车票。
很快,两人便来到了卧铺车厢,找到了自己的铺位。
王建国却是没有注意到,他们过来的时候,有一双眼睛正盯着他们。
这个人就是来京城的时候,被王建国教训了一顿的那个扒手团伙中的一个。
“大哥,我看到了那子和那个外国妞。”
这家伙立刻跑回自己人所在的车厢,向领头的大哥做了汇报。
对之前的那件事情,这伙人一直耿耿于怀。
原因是因为那一次的事情,他们好长时间不能做生意。
今又遇上了,他们当然不能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