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沫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沫小说网 > 历史 > 北魏谋国:这个玄德太强了 > 第348章 贺拔岳的危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亮离去后,刘璟依然在房间内处理着堆积的政事。他揉了揉酸涩的双眼,案几上堆积如山的竹简在昏黄的光线下显得格外沉重。窗外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音,已是三更了。

\"大王,您该歇息了。\"太监刘安端着一碗热腾腾的姜茶走进来,脸上写满担忧。

刘璟接过茶碗,温热透过陶瓷传到掌心。\"再等等,刘亮送来的这份名单,我总觉得有些熟悉。\"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卷竹简上,手指轻轻摩挲着\"高宾\"二字。

这个名字像一根刺,扎在他的记忆里。刘璟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前世读过的史书片段——高熲,隋朝开国名相,辅佐杨坚统一下的能臣。

\"刘安,去把武关县令高宾的档案取来。\"刘璟忽然睁开眼,声音里带着一丝急牵

不多时,刘安捧着一卷简册回来。刘璟迫不及待地展开,烛光下,墨迹清晰可见:\"高宾,字元宾,年二十有五,渤海郡蓨县人。少聪慧,通经史,善治政。去岁吏考,评为上上,授武关县令...\"

\"果然是他!\"刘璟猛地一拍大腿,竹简在案几上弹跳了一下。刘安被这突如其来的动作吓了一跳,茶碗差点脱手。

\"大王,您这是...\"

\"刘安,立刻派人去请高县令过来,就我有要事相商。\"刘璟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发现了稀世珍宝。

刘安面露难色:\"大王,这都三更了...\"

\"无妨,就我等着他。\"刘璟摆摆手,语气不容置疑。

约莫一个时辰后,书房外传来脚步声。刘璟抬头,只见一名身着青色官服的年轻男子站在门口。他身材修长,面容仪伟,一双眼睛在烛光下炯炯有神。

\"下官高宾,拜见汉王。\"高宾深深一揖,姿态恭敬却不卑微。

\"高县令不必多礼,深夜唤你前来,多有叨扰。\"刘璟示意他入座,亲自斟了一杯茶推过去。

高宾双手接过,却不急着饮,而是端正地放在案几上。\"大王召见,下官荣幸之至,何来叨扰之。\"

刘璟细细打量着眼前这位年轻人。二十五岁的年纪,眉宇间却透着超越年龄的沉稳。更难得的是,面对自己这个汉王,他不卑不亢,既不失礼数,又不显得谄媚。

\"高县令在武关任职多久了?\"刘璟决定先试探一番。

\"回大王,自去年十月至今,已近一年。\"高宾回答得一丝不苟。

\"一年时间,能将武关治理得井井有条,实属不易。\"刘璟点点头,\"我听闻你去岁吏考评为上上,看来名副其实。\"

高宾微微低头:\"大王过奖。下官不过尽本分而已。\"

刘璟忽然话锋一转:\"高县令是渤海蓨县人?\"

高宾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异样,随即恢复平静:\"正是。\"

\"渤海高氏,名门望族啊。\"刘璟意味深长地。刘璟心中暗想:看来二弟一家不能全据渤海的名头了……

高宾的手不易察觉地颤抖了一下,茶水在杯中荡起细微的波纹。他深吸一口气,忽然起身,向刘璟深深鞠了一躬,额头几乎触地。

\"大王明鉴。下官确为渤海高氏之后。当年葛荣作乱河北,我高氏满门...\"他的声音哽咽了一下,\"除下官因在辽东游学幸免于难,余者皆遭屠戮。\"

刘璟默然。那段历史他再熟悉不过——葛荣叛乱,河北生灵涂炭。自己率军平叛,诛杀葛荣,救万民于水火。

高宾直起身,眼中含泪却强忍着不让落下:\"后来听闻葛荣被大王所灭,下官便立誓投效,以报大王诛杀仇敌之恩。去岁吏考得中,特意请求调往武关,只为离大王更近一步。\"

刘璟心中一震。他没想到自己无意中的一个举动,竟让这个年轻人铭记至今。看着高宾坚毅的眼神,刘璟忽然明白了为何他的儿子高熲能成为隋朝名相——这种知恩图报、忠义两全的家风,正是培养栋梁之才的土壤。

\"高县令请起。\"刘璟亲自扶起高宾,\"我起兵是为下百姓,不在于一家一姓。葛荣残暴不仁,人让而诛之,你不必如此。\"

高宾却坚定地摇头:\"于大王或许是举手之劳,于下官却是血海深仇得报。这一年来,下官亲眼目睹大王治下关中百姓安居乐业,更觉当初选择无错。汉王仁义,实乃下之福。\"

刘璟不禁莞尔。他忽然想到即将南下巴蜀的贺拔允大军,军中多是能征善战的武将,却少有懂得治理地方的文臣。眼前这位高宾,不正是最合适的人选吗?

\"高县令,\"刘璟直视对方的眼睛,\"贺拔将军即将南下巴蜀,军中缺乏治理地方的贤才。你可愿出任秦州长史,随军南下?\"

高宾瞳孔微缩,显然没料到这突如其来的提拔。秦州长史虽非显赫要职,但随军出征意味着进入权力核心圈,前途不可限量。

他深吸一口气,内心翻江倒海。一方面是对机遇的欣喜,一方面是对未知挑战的忐忑。但最终,建功立业的渴望战胜了犹豫。

\"下官...不,末将愿往!\"高宾再次深深一揖,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定不负大王厚望!\"

刘璟满意地点头:\"好!你且回去做好交接,三日后启程赴任。\"

待高宾退下后,刘璟走到窗前,望着东方渐白的色。他仿佛已经看到,这个年轻人未来在巴蜀大地上施展才华的身影。而更远的地方,高熲——那个将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名相,或许正在命阅齿轮中缓缓转动。

—————

与此同时,几百里外的光州城内,火光冲,惨叫不绝。

段韶挥舞着长刀,冲在最前面。他身后的鲜卑骑兵如潮水般涌入城门,铁蹄踏过青石板路,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

\"杀!一个不留!\"娄睿的声音在混乱中格外刺耳。他高大的身躯在火光映照下如同魔神,手中长槊每一次挥舞都带起一片血花。

守将贺南站在街垒后,声嘶力竭地指挥着残余士兵抵抗。\"顶住!为了光州百姓!\"他的铠甲已经残破不堪,脸上满是血污。

一支羽箭破空而来,正中贺南咽喉。他瞪大眼睛,双手徒劳地抓住箭杆,缓缓倒下。最后的意识里,是他年幼的儿子在城破前被他偷偷送走的画面。

随着守将阵亡,光州守军彻底崩溃。鲜卑骑兵冲入民宅,惨叫声此起彼伏。一名士兵拖着个年轻女子从屋里出来,女子衣衫不整,哭喊着挣扎。士兵狞笑着举起刀...

\"住手!\"

一声清亮的喝止从城楼上传来。十一岁的高澄站在那里,稚嫩的面容因愤怒而扭曲。他身后,参军陈元康脸色苍白。

\"少主,这...这是战场常态啊。\"陈元康声劝道。

高澄冷冷地扫了他一眼:\"传令下去,三通鼓后,全军收刀回营,违令者斩!\"

陈元康迟疑了一下,但在高澄凌厉的目光下,还是转身去传令了。

不多时,娄睿怒气冲冲地登上城楼。\"表哥,你这是何意?将士们正杀得兴起!\"

高澄看着这个比自己高大许多的表弟,丝毫不惧:\"娄睿,你在质疑我的决定?\"

娄睿被这冰冷的语气震住了。眼前这个孩子虽然年幼,但眼神中的威严让他不由自主地后退半步。\"末将不敢...只是突然收兵会影响士气...\"

\"士气?\"高澄冷笑,\"我们要的是征服,不是屠杀。人都杀光了,将来统治谁?嗯?\"

娄睿哑口无言。参军张岳见状,连忙上前打圆场:\"少主高瞻远瞩,娄将军也是一时心急。不如这样,让将士们再...\"

\"不必了!\"高澄斩钉截铁地打断,\"军令如山,违者立斩!\"

三通鼓过后,仍有十几名士兵沉浸在杀戮的狂欢中,不肯回营。高澄面无表情地下令:\"全部拿下,就地正法。\"

当十几颗人头滚落在光州城门前时,喧嚣的城池忽然安静下来。所有士兵都惊恐地看着城楼上那个瘦的身影,再没有人敢轻视这个年幼的统帅。

高澄转身走下城楼,鲜卑大军自动分开一条道路。他的步伐沉稳有力,丝毫看不出是个孩子。

张岳望着高澄的背影,心中暗想:\"高欢有此子,恐非汉王之福啊...\"

—————

而在泰山脚下的军营中,宇文泰终于从长达半个月的昏迷中醒来。

\"主公!您终于醒了!\"杨侃几乎是平床前,眼中含泪。

宇文泰虚弱地抬起手:\"现在...什么情况?\"

卢辩递上一碗药汤,声音沉重:\"贺拔岳亲率九千骑兵,绕过我军防线,突袭豫、梁、宋三州。各地守军溃不成军,粮仓被焚,粮道已断。\"

宇文泰闻言,猛地坐起,随即一阵眩晕袭来,差点又昏过去。卢辩连忙扶住他:\"主公勿忧,局势虽危,仍有转机。\"

\"什么转机?快!\"宇文泰强忍头痛,咬牙问道。

\"高欢派其子高澄率三万大军渡河,已攻破齐州、光州,现驻军光州,随时可能进攻贺拔岳的老巢青州。\"

宇文泰眼中精光一闪:\"好!传令全军,立即进攻楚军大营!只要击溃楚军主力,贺拔岳那九千人不足为虑!\"

众将领命而去,只有杨侃留在最后。他忧心忡忡地看着宇文泰:\"主公,高澄进军如此迅猛,恐怕所图非啊。\"

宇文泰疲惫地闭上眼睛:\"先解决眼前的危机再吧。这下,终究是要大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