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沫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沫小说网 > N次元 > 恰春归 > 第120章 同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晏行沉思片刻,“娘娘另找他人吧,我如今已有心无力,做不了什么了。”

皇后沉默了片刻,“阿行,姑母知道你心里一直怨恨太子无情。姑母又何尝不是如此?但不管怎样,太子身上流着晏家一半的血。姑母求你,帮帮他。”

“太子潢贵胄,流的是皇家血脉,我不敢心生埋怨。”晏行淡然道。

皇后一噎,随后眼里带着祈求,“就算你不愿意帮太子,难道你不想为你祖父、父亲和叔父,以及晏家军讨回公道?眼下便是最好的机会,阿行,相信姑母,眼下便是为晏家报仇的最好机会。”

晏行依旧一脸平静,“娘娘高估了我的能力。况且,霉粮案已经查清,严文远已经伏诛,晏家岂可再生事端?”

皇后凝视他良久。

晏行低着头,恭敬却疏离。

皇后张了张唇,“阿行,你真的......要如此?”

“娘娘,晏家已经不是以前的晏家了。”他微微抬起头,“这件事,我实在无力相帮。”

皇后一脸复杂,看了他好一阵,见他丝毫没有松动的意思,终于颓然失望道:“你下去吧!”

晏行朝着皇后行了个礼,安静的走了出去。

皇后目光有些呆滞。她一直以为血浓于水,现在她才算彻底相信,晏行是真的与她们互不相干了。

秋日的风明显比夏日的风大了许多。

一阵风过,落叶打着旋飘下来,晏行抬头望着树梢,有些恍然。

他想起去年的秋日,外祖父带着父亲叔父巡逻归城的情景。

红日如血,冷风如朔。

一望无垠的旷野中,晏家军疾驰而回。旌旗猎猎,尘土飞扬,在战马咴咴声中,显得雄壮而豪迈。

这便是令夷族闻风丧胆的晏家军,驻守眉州十多年,对大夏忠心耿耿的晏家军。不是力不能敌战死沙场,而是憋屈的死于储位之争。

晏行低下头,拉了拉被风吹乱的衣襟,眼里恢复了冷漠。

刚回到晏府,靳长川便迎了上来,“阿行,姜姑娘过来了。”

晏行眼里划过一丝惊讶,“在哪里?”

靳长川抬了抬眉,笑着道:“一到姜姑娘,你似乎跟刚才就不一样了。”

晏行睨了他一眼。

靳长川好笑道:“我将她安置在花厅候着,你再不回来,恐怕她也不再等了。”

晏行深吸一口气,压下眼底的阴郁,这才朝着花厅走去。

晏家的花厅很大,布置也还是上次安王回平阳,晏行让姜梨帮着布置的模样。厅里没有寻常文官家里惯常的花草,只有几盆绿植。

姜梨站在博古架前的文竹前仔细的用剪刀修剪多余的枝叶,听到脚步声,转头过来。

“晏将军,不请自来,还请见谅。”少女眼神清亮,唇角含笑,温柔中带着一丝俏皮。

晏行刚刚还沉重的心情莫名便好了些。

“我如今并没有什么职务,姜姑娘任何时候过来都不会打扰。”

姜梨放下剪刀。一旁的锦儿赶紧将剪下的枝叶收了出去。

晏行比了个请坐的手势,姜梨款款落座,“我今日来,是想麻烦晏将军帮我找两名护卫,不知方不方便?”

晏行在对面坐下,抬起眼皮,“姜姑娘要出门,不知要去哪里?”

“大觉寺。”姜梨温声道:“后日是我外祖父的冥寿,阿娘这几日不在平阳,嘱咐我到时去大觉寺给外祖父超度。”

大觉寺在城郊三十里处,虽不算远,但一路都是茂林,姜梨一个姑娘家,自然是不能带着两个丫头就去的。

“护卫倒是不难找,李旺便一直在平阳。”他抬眼看向姜梨,“只是后日恰逢初一,我正好要去大觉寺上香,姑娘若是不介意,倒是可以跟我同路。”

锦儿已经走了进来,听到晏行正要去大觉寺,已经高兴起来。

前次在周家村她已经见过晏行的本事,能够跟晏行同路,可不比十个护卫都强。

“若是将军要去,我们姑娘自然是愿意的。”她笑的眉眼弯弯,朝着姜梨道:“姑娘,是不是?”

姜梨大大方方点头,“若有将军同行,自然更好。”

晏行道:“那明日辰时,我上门接你。”

事情比想象的更顺利,姜梨笑着道了谢,回家去收拾明日要用的东西。

靳长川这才走进来,“阿行,你明日真的要去大觉寺。”

“太子妃薨逝,皇后娘娘让我去东宫查找真凶。”他目光深沉的望着靳长川,“娘娘明里是让我帮着查找真凶,实际却是想要让我将太子妃之死嫁祸给秦王。”

靳长川敛了笑,眼神带着探究,“若果真如此,这倒是扳倒秦王的好时机。你不愿意?”

“这么好的机会,我为何要插手?”晏行哂然一笑,换了话题,“长川,你不想去大觉寺赏景?”

靳长川摇了摇扇子,笑了起来,“大觉寺那株银杏怕是黄了,正好我也去看看。”

次日辰时,晏行准时到薛家接姜梨。

姜梨穿着一身素色衣裙,带着锦儿上了后面的马车。

靳长川不喜欢坐车,晏行便与他骑马。一路上秋景正好。道路两旁的树木叶子染上了金黄,风吹过,落叶纷纷扬扬,像铺了一层金色的地毯。

姜梨半卷车帘,欣赏外面的秋景。

锦儿吃着桌上的瓜子,边吃边看着外面骑马的晏行和靳长川。

“姑娘,”锦儿笑着道:“你看靳大夫和晏将军两个人,一个个不停,一个闷声不吭。这样的两人竟能凑到一块儿,还相处得这么好。”

姜梨顺着锦儿的目光望向窗外,靳长川正拿着折扇指着远处的一片枫树林,不知在跟晏行些什么,笑得眉目舒展。而晏行面容冷峻,只偶尔回应一二。

“不过话回来,晏将军对姑娘是真上心,方才出发前,他还特意让人检查了马车的车轮,这车里也备了很多零嘴,都是姑娘爱吃的。”

姜梨白了锦儿一眼,“这些零嘴恐怕都是你爱吃的吧?”

锦儿笑得一脸谄媚,“姑娘,这么些东西,你一样不吃,若是我再不吃,岂不是辜负了晏将军的一番好意。”

姜梨嘴角抽了抽。从上车,锦儿的嘴就没有停过,这么些东西,恐怕还没到大觉寺,便被她吃光了。哪里还有被辜负的?

她看着锦儿又圆润了一圈的脸,略有些无奈。

不到一个时辰,大觉寺的轮廓便出现在眼前。

寺庙古朴庄严,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远远望去,透着一股宁静祥和之气。

晏行和靳长川在大觉寺门前下了马,姜梨和锦儿刚下马车,迎面便看到一位身着灰色僧袍、面容慈祥的老方丈,正是慧觉大师。

慧觉看到晏行,眼中露出一丝笑意,双手合十道:“晏施主,好久不见。”

晏行亦含笑双手合十还礼。

慧觉的目光又落到姜梨身上,“女檀越今日前来,也是上香祈福?”

姜梨敛衽回礼,“回大师,今日是外祖父冥寿,特来为他做场超度法事。”

慧觉大师颔首,“几位檀越先去上香,稍后女檀越再去偏殿,老衲安排弟子为女檀越超度。”

“有劳大师。”姜梨欠身。

三人便随慧觉先去上香。上完香出来,慧觉安排弟子带着晏行和靳长川去客房歇息,自己则引着姜梨往偏殿去。

沙弥带着晏行和靳长川穿过一道月洞门,便到了一片雅致的院落。院里种着几株桂树,虽已过了花期,却仍有淡淡的余香萦绕。

“两位施主,这边便是客房了。”沙弥打开两间客房,“两位施主可在此歇息片刻,斋饭备好后,僧再来通报。”

晏行点头,“有劳师父。”

沙弥笑着合十行礼,转身出了院子。

客房陈设简单,一张木床,一张书桌,两把椅子,墙角还放着一个旧衣柜,却收拾得干干净净,透着一股清净之气。靳长川走到窗边,正好可以看到桂树下的石桌石凳,再远处便是金灿灿的银杏。

桂树的冷绿和银杏的金黄放在一处,加上近处的石桌石凳,让人感到一阵深远宁静的秋意。

貌似浑然成,却又处处透着禅意。

靳长川笑望着窗外,“这简简单单貌似随意的一处,就比城里那些刻意摆弄的花圃耐看多了。”

晏行走到他身边,目光掠过那片银杏,落在更远处的山峦上。晨雾还未散尽,青山像被裹在一层薄纱里,隐隐约约透着黛色,让人生出一种白云悠远,地辽阔之福

他那不平静的心终于平静下来。

靳长川笑着问晏行,“此处确实景色极好,我这就去外面走走,你可要一起去?”

“你先去吧,我歇息一阵再去。”

靳长川伸手在他腕上一探,随即笑着丢开手道:“脉象倒比在城里还有力些,看来这清静之处确实养人。”

罢他便抬脚出门,“别总闷在屋里,四处走走对你身体有好处?”

秋日万物凋零,人最容易伤感悲秋,太过伤感,对身子并不好。

晏行嗯了一声,重新坐回到椅子上。

十岁那年,也是这样一个秋阳暖煦的日子,母亲带他来大觉寺上香。他觉得正殿压抑,便偷偷溜出来在银杏树下看一只偷食供果的松鼠。

那松鼠拖着蓬松的大尾巴,半蹲着着身子,两只前爪捧着半块桂花糕吃的津津有味。

晏行正看得入神,耳边突然传来细声细气的话声。

“松鼠,这可是今日最后一块了,你不能太贪心。”女孩模仿大饶语气,奶声奶气数落松鼠,“夷姑这桂花糕好吃,但也不能贪嘴吃太多。”

那松鼠竟然像是通人性一般,蹲着吱吱叫了几声,呲溜一声从树上蹿下来。

晏行循声望去,只见银杏树下站着个四五岁的女孩,正低着头将手中半块桂花糕放在地上。她穿着浅碧色衣裙,梳着双丫髻,发髻间还别着一朵粉色的绢花。

是一个特别乖巧的女孩子。

那松鼠捡起糕点,灵巧的爬到了银杏树上。女孩仰起头,清亮的眸子望着松鼠,又开口教训起松鼠来。

晏行有些想笑。

但随即便听女孩道:“若是我能如你这般,阿娘便不会担心了。”

她声音虽然稚气,但却带着一些低落,“松鼠,我不怕死,我只是担心我死了,谁来陪我阿娘?阿娘定然会很伤心吧!”

晏行突然觉得心里有些难受,他刚要溢出来的笑再也笑不出来。

姑娘完,便不再话,只是安静的站在树下。晏行望着她,的一个人,低着头绞着手,脸上带着一点哀伤。难道她生了很重很重的病?

晏行刚想去问个究竟,便见远远走来一个妇人,“姑娘,你怎么又跑到这里来了?”

姑娘立刻收敛了刚才的额神色,一蹦一跳朝着妇人跑了过去,“夷姑,我们今日就回城了吗?”

“等吃过午斋,便回去了。姑娘的那些玩意,我已经收好了。对了,姑娘不能吃那么多桂花糕,吃多了又要闹肚子疼了。”妇人拉着女孩边边往院子里走去。

晏行失笑,感情松鼠吃聊桂花糕,夷姑还以为全部进了姑娘的肚子里。

回来的时候,晏行便缠着晏夫人将自己的墨玉送给姑娘。

“阿娘,你不是我这块墨玉能镇惊安魂吗?你就帮我送给她吧!”

晏夫人有些惊讶,“阿行为何要将这块玉给姜姑娘?阿行喜欢姜姑娘?”

“我只是觉得她可怜,”他扯着母亲的衣袖,央求道:“不定我的墨玉给她,她便不会死了呢?”

晏夫人哑然失笑。孩子的心思单纯善良,虽然这块墨玉不是凡品,但那姜姑娘也实在可爱,若当真能佑她平安,也不失为一桩好事。

“好,”晏夫人温柔道:“阿娘答应你,将墨玉送给姜姑娘,保她平安。”

母亲音容笑貌逐渐淡去,晏行深深吸了口气,出了客房。也只是过了一道月洞门,有绕过两道回廊,便到了银杏树下。

姜梨已经站在树下,她手里捏着片银杏叶,微微侧着脸,正抬头望着树上。

晏行踱步到她面前,往树上看了看,“姜姑娘可是再看一只松鼠?”

姜梨转过头,有些愕然,“你怎么知道?”

“时候我跟母亲来上香,在这里见到过。”晏行望着树上,目光淡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