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沫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沫小说网 > N次元 > 我偏要做这天下共主 > 第一百四十六章 定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挑挑选选把基础事务的班底给整齐全了,除此之外,在律法之上,檀弃还额外修补了一下,给这群家伙加上思想课和通识课,隔三差五地留半日时间去习字,至少能识字,能与其它官员交接工作,汇报时也能出个一二五六。

檀弃勾选完瞧着英角递上来的册子若有所思,她有心让英角关心农事相关事宜。

下派也只是让她更加熟悉农事官员管理等制度和职属内容。

以后也不会叫底下人蒙骗了去。

只是檀弃一直没想好究竟将兰慈往哪里放。

英角之前跟着粟华君,耳濡目染,对农事肯定不对其他事要了解。

裴大教军等人也好,照着那些个将军名号照常晋升就是,连吕录做使臣也很是不错。

只有兰慈,放哪好像都不太合适,做一般事务,便要同英角等人一般从基础官员做起。

但埋没兰慈的脑子不,就他那个身体,从基础官做起,干什么都要亲力亲为到处跑,他那个身体哪里受得了。

最后也只能将寻常挖掘人才一事交由兰慈,暂任作为一个要啥没啥的新国,挖掘人才还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的。

瞧着送上来的人名册,不出所料,做的还是很不错的。

只是兰慈不能喝酒,日后寻常宴饮上,还得提醒下其他豪强乡绅莫要以宴饮之名强迫人家喝酒,其他的倒也没什么。

等兰慈挑完人,后面也能直接给他一个稍微高些适合他的职务。

名册留着还有用,眼下王宫还未规划建设,基础官员,也要补起来,檀弃身边不需要那么多人,但英角和兰慈送来的人名册里还有不少不错的人选。

干脆挑几个眼熟的,例如英角递上来的,她自己带出来的侍从,就拨给她作里典,田典了。

又从各家律法中挑出几条好使的用。

例如官员考核制度。

虽然如今还没有科举制度,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但已经选拔出来的人则也需要考试。

各司有各司的要求,和日常政绩。

就比如里典想要升官,政绩上须岁末核赋无误,然后还要进行考试,日抄户籍简二十支无误,以及九章算术中方田类算术题。

里典官位稍低,因此考试和政绩要求就比较简单。

便是高一级的县仓书佐,便要求连续三年券无遗缺。

檀弃是不可能让英角在这个位置上待三年的,因此这考核制度可以要,但是也得改改。

政绩要求减少,书面考题增多,适合现在的熙国,人员快速往上升,等上方结构稳定,再将政绩要求加上。

当然平白加上这一制度显然没那么简单,与之相对的是还要增加的核验人员,核验各位官员的政绩,还有考官。

考官和政绩核查,再交给兰慈似有不妥,主要还是事情太多,兰慈手里也没什么下属,他又不是个累就会和檀弃的人,还是再看看。

除了檀弃自己插手以外,近一两年应当还不至于出现能通过官员考核晋升的情况,至于较为基础的官员则可以交由县府自行定夺。

前人总结的官吏未必符合现在的情况,檀弃也只能结合姨姨们的情况,挑着用。

反正这是她的国家她了算,实在不行,日后再改也是一样。

除此之外国家司法运转,还得提上日程。

檀弃挠了挠头,还有好多好多事。

只是她打算先召见太傅,兰慈还有英角,先将王宫的位置先定下了。

随手吩咐了扫地扫到檀弃处理事务的房屋前的侍从,他也算积极,檀弃也就顺手吩咐了。

王宫虽然不着急建,但好歹能有个“朝堂”,有个处理事务的内室,最好还能有个接见使臣的正堂,其他的倒是不着急。

王宫只是一个象征,眼下虫灾不好花钱去建,但好歹也要有个象征符号不是。

最后几日商议了下,定都风昼。

韶喀,山信太偏僻,临越又和别国接壤,那是这边和某个昭国属国接壤,另外一边就是伐国。

定都在此,怎么呢,人一来,打两下王都就给人攻破了......出去也不太好听。

丹曲又有两条大河,一条从幸国属国流过来,一条从伐国流过来,还有一些和渔村连上了,是个交通枢纽,做生意很方便,但是,用来当都城也不太妥当,伐国都能造鸢了,造船还不是轻轻松松。

如此看来风昼是最合适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那条金矿就在风昼!

搬家了招人了就能开始制币了!

几人一致认为风昼是最合适的。

檀弃当日便下了令,改风昼为曜陇,定都此城。

王都另外找了个地方,没和府衙抢位置,都定都了,再和府君抢地方住就不合适了。

好在曜陇还有一个给粟华君准备的封君府邸,修葺修葺也能做王宫用。

只是虞容还没住上的府邸,倒要叫檀弃住上了。

下令改国都封号当晚,府衙后院算是炸了锅了。

熙王摆明了就没想起后院这二十多个美男子,要是不带他们走,这可如何是好。

于是当晚,檀弃便在路上听到了有人在唱歌。

唱的应该是昭语调,恰巧檀弃听得懂。

管事的侍从们,也不好严加管教这些郎君,毕竟是送给熙王的。

没人阻拦,檀弃也只好自己过去,不然她怕这人能唱一宿。

方才走了两步便见荷花池边侧卧着一位美人......美男?

檀弃虽然不记得他,但用波棱盖想也知道是昭王送来的那一批郎君。

那人见檀弃来了,也不停嗓,继续唱着。

平心而论是好看的,美人又费心思布置了美景,就是选在荷花池边,还布置了好几盏灯在旁边,保管这位的美貌能展现得清清楚楚。

他费心唱,檀弃也就给面地听完了,直到这人唱完了,檀弃方才开口:“你叫什么名字?在此处作甚?”

那人方才荷花池边站起身,朝着檀弃行了一礼:“人常梓,在此候熙王。”

檀弃没问候她做什么,只开口问道:“这几日府衙之中的侍从念叨的狐妖是你?”

不是他应该也不可能,毕竟就算二十多个郎君,应该也不会再有人,大夏穿着纱衣戴着毛球在头上作装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