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又是我,有几没更新了,发一章证明我还活着。
这章其实是丢硬币才决定写的,感觉好敷衍……
呀呀呀……不管了,随便写写吧(摊)
……
就在刚刚,我脑子一抽决定去看看起点写随笔的作者们情况怎么样。
满怀信心的点进“生活随笔”分类。
“这种类型应该有不少人看吧,毕竟不会存在什么反派全是弱智吧。”我这么想着。
但点进去后却只能用一个惨字形容,是真的惨……一路翻下来上架的就那么几本,大部分评论区基本空白,有好几本写了几十万字连一张推荐票都没樱
这就很让我疑惑了。
“为什么啊?不应该啊!难道现在的人都喜欢看打打杀杀的,其他的就不想看了?不至于吧……他们写得也挺好的啊。”
终于,在一本蕉诗意的情阜的书评区有一条评论点醒了我。
“文章真好,可惜我已经沉不下心来欣赏了,浮躁的社会,浮躁的人群,其中一个浮躁的我。”
这是一位桨无语了我的哥”的原话。
对啊,是浮躁,我也很浮躁。
尽管我在这吐槽好作品没人看,但也没有心思去看完这些作品。
甚至在写码这一章的时候我还退出去看了两部正在追的,完全静不下心来慢慢把我所想的完整写出来。
“为什么大家都这么浮躁?”这个问题很自然的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思考了几分钟后我得出了答案。
“错的是世界啊。”(笑)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前所未有的快,社交与娱乐也触手可得,大量新奇的东西不断刷新开阔我们的视野。
但信息时代带来的不只有便利,还有弊端。
社交与娱乐将我们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零碎。
以下摘自光明日报“信息时代的读书生活”
“很多人现在都迷恋于网络,我们已经不太可能较长时间集中精力去看一本书,写一篇文章,通常都是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打开计算机或者手机,看看有没有新的信息。大家很容易变得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郑
还要网络文学的阅读。
这种阅读也是前所未有的,它突破了精英文化圈的局限,让大众都有机会参与。主要以故事性、娱乐性取胜的网络,是更适合快餐时代的跳跃式浏览的,而“狗血故事”和雷同情节也更多是为了吸引眼球,捆绑消费。
网络文学阅读的读者群主要是高中生、大学生和毕业不久的“上班族”。这一类阅读虽然也满足了某种文化消费,但基本上属于浅阅读。
信息时代的阅读量的确大大增加了,但阅读的质量却未见得提升。
阅读有三种:以娱乐为主的阅读,以获取信息为主的阅读,以理解思考为主的阅读。
当然三者也可能互相重叠,这里的是主要的阅读功能。
现在的问题是,三种阅读中,娱乐性为主以及获取信息为主的阅读占据了我们阅读量的绝大部分,思考性的深度阅读越来越受到挤压,这是信息时代的新问题。”
以上。
现在谁看书不是图个爽呢?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不为外物所动”,只看那些经典书籍而不去看呢?
以前的都只是为了让读者看得爽而写,主旨就是打怪升级但没有任何内涵。现在的一些则开始融入一些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从本质上来,这些思考不比文学着作的差,无非是思维的高低。
但作者们融入的思考并没有引发大量读者的共鸣,这些东西仅仅会让人觉得很厉害而已,许多读者看到后最多感叹一下然后翻页。
但我觉得这些作者写这些东西绝对不是为了让这本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
在我看来,没起作用的主要原因是没人会在娱乐产品里思考人生,嗯,大部分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