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沫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沫小说网 > N次元 > 远征军,从收编溃兵开始称霸南洋 > 第610章 放平的高射炮放平,兰芳复国军第一师成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10章 放平的高射炮放平,兰芳复国军第一师成立

“里面的人听着,我们是南洋国家宪兵,立刻放下武器,双手抱头走出来,否则我们将采取强制措施!”

安装有大型电喇叭的装甲车旁,宪兵部队的指挥官拿着麦克风,用马来话和普通话反复喊话。

回应他的,是几声稀疏却充满敌意的枪响。

“砰!砰!” 几发子弹打在宪兵们作为掩体的吉普车引擎盖上,迸出火花。

是三八式步枪那特有的尖啸声。

“冥顽不灵。” 前线指挥官冷笑一声,放下了麦克风,对着无线电冷冷道:

“A组,b组,火力压制。c组,把‘大家伙’推上来。”

瞬间,数支冲锋枪和霰弹枪同时开火,密集的弹雨泼洒向村口几间冒出枪火的茅草屋,打得茅草纷飞,木屑四溅。

土着武装分子的抵抗很微弱,只有零星的老式猎枪和几支三八大盖在还击,火力被完全压制。

就在这时,一辆加装了钢板防盾的威利斯吉普被开了上来,车头指向村庄。

架在吉普车上的,根本不是机枪,而是一门炮管还闪着金属光泽的20mm厄利孔高射炮。

这种原本用于防空的自动火炮,此刻被残忍地放平。

“咚咚咚咚咚——!”

一阵沉闷而恐怖的连射声猛然响起,如同敲响的战鼓。

20mm的高爆弹头,以惊饶速度和威力,直接横扫而过。

脆弱的茅草屋和木板房,在这种毁灭性的火力面前,如同纸糊一般。

炮弹所过之处,墙壁被轻易撕裂、粉碎,茅草屋顶被成片地掀飞、引燃。

躲在里面的武装分子,连同他们的抵抗意志,瞬间被撕成碎片。

惨叫声被震耳欲聋的炮声和房屋倒塌的轰鸣彻底淹没。

仅仅几个短点射,村口最顽固的几个火力点就被彻底夷为平地,燃起熊熊大火。

“突击组,上!” 指挥官一挥手。

早已等待多时的宪兵突击队员们,如猎豹般跃出掩体。

两人一组,相互掩护,动作迅猛而专业。

遇到紧闭的房门或可疑的掩体,根本不尝试打开,直接一颗手榴弹或者一截爆破筒塞进去。

“轰!”“轰!”

爆炸声接连响起,破片和冲击波清理着一切负隅顽抗的角落。

这些宪兵中的骨干,很多都是从国防军一线部队抽调下来的老兵,经历过历次丛林战和巷战的淬炼,是真正的杀神。

对付这些只有简陋武器、缺乏训练的土着武装分子,简直是降维打击。

战斗——或者清剿,在短短二十分钟内就接近尾声。

残余的“星月复国会”成员非死即伤,完全失去了组织抵抗的能力。

零星的枪声很快彻底平息,只剩下房屋燃烧的噼啪声和伤者痛苦的呻吟。

士兵们开始逐屋清理,将吓破哩、瑟瑟发抖的村民从角落里驱赶出来,集中到村中的空地上。

根据中央情报司提供的情报,以及初步的现场甄别,所有确认参与“星月复国会”的骨干分子被当场拖走,另行关押等候审牛

而那些与武装分子有明显牵连、或为其提供庇护的村民,无论男女老少,则被用麻绳捆住手腕,连成一串。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恐惧和茫然,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命运是什么。

几辆军用卡车轰鸣着开了进来。

宪兵们粗暴地将这些嫌疑人推上卡车,如同装载牲畜。

“送去槟城港,那里有船等着。” 指挥官面无表情地下令,“全部运往苏门答腊东部雨林垦荒区,进行强制劳动改造。让他们用汗水,赎清他们的罪孽。”

没有审判,没有申辩。

在这个非常时期,张弛赋予了前线指挥官极大的临机决断权。

效率,被放在邻一位。

一车车“嫌疑人”被拉走,这个曾经被“星月复国会”渗透控制的村落,顷刻间变得空旷而死寂。

只有烧焦的房屋废墟和空气中弥漫的血腥味与硝烟味,诉着刚才发生的一牵

“报告司令部,目标A区已肃清,正在向下一个目标区域移动。” 指挥官对着无线电报告,语气平静的仿佛刚刚完成了一次日常训练。

“犁庭扫穴”行动在马来半岛北部多个区域同时展开。

国家宪兵部队以绝对的力量和毫不留情的铁腕,高效地碾碎着各类土人反抗组织的网络。

由于缺乏武器,这些组织多数人手中只有少量藏起来的猎枪和鬼子遗留的轻武器,抵抗程度并不激烈。

很快,这些各地最‘刺头’,最有反心的家伙们就被清剿一空,并没有掀起什么大的波澜。

张弛用最直接的方式宣告,任何试图分裂南洋、破坏稳定的人,都将被毫不犹豫地彻底铲除,绝无姑息。

铁与血,才是维护南洋统一和秩序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语言。

而这时候,约翰人试图派来渗透的特工,和装载着武器的货轮,才刚从本土出发……

-----

在进邪犁庭扫穴”行动的同时,张弛也没忘记关于兰芳复国军的事。

3月16日,晨雾尚未散尽。

南洋海军陆战队第二旅的登陆艇,就冲破婆罗洲西海岸山口洋一带平缓的海浪,碾上金色的沙滩。

预想中的激烈抵抗并未发生。

驻扎于茨鬼子一个大队,似乎早已接到命令,仅在滩头阵地象征性地留下几枚地雷和零星冷枪,主力便毫不犹豫地放弃海岸线,向着北方植被茂密、地形复杂的内陆山区快速转进。

他们的意图显而易见。

自知兵力捉襟见肘,绝不与装备精良、火力占绝对优势的南洋军进行正面决战。

而是化整为零,企图利用广袤的热带雨林打游击,拖延时间,等待那虚无缥缈的转机。

南洋海军陆战队的士兵们警惕地展开队形,占领滩头,建立防线,整个过程顺利得令人意外。

3月18日,山口洋市中心。

一面红底黄日、中书“兰芳”二字的古老旗帜,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被缓缓升起,迎风猎猎作响。

兰芳复国军第一师正式宣布成立。

站在旗帜下的,是一位名叫宗良吉的中年男子,此前只是当地一所华人学里默默无闻的教师,面容儒雅,甚至带着几分书卷气。

然而,当他以沉稳有力的声音,宣读《兰芳复国宣言》,呼吁海外华人子孙共襄盛举、恢复故国时,却自有一股令人信服的气度。

无人知晓,这位“宗老师”实则是中央情报司的一位合成人干员,其容貌与那位真正的、已于战乱中病逝的宗老师有八九分相似,却拥有着绝对可靠的忠诚。

宣言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层浪。

长期受压迫、渴望改变命阅婆罗洲华人青年群情激昂,纷纷涌向征兵点。

短短数日,兰芳复国军第一师的兵力便迅速膨胀至五千余人,且士气高昂,人人眼神中都透露着翻身当家做主饶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