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沫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沫小说网 > 历史 > 穿越成太子之步步为营 > 第982章 只想做酷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内阁次辅,文官集团的二号人物,是权力核心圈层的大佬之一。

刘学士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名字,会排在郑学士的前面。

兴奋?

那是自然!

十年苦读,又在宦海搏杀数十年,这才成为象牙塔尖的人物。

淡泊名利?

除非是脑袋被驴踢过,才会认为这种层级的大佬,会在面对权力时无动于衷。

礼部尚书是皇帝的人,至于刑部么——

上一任刑部尚书姓武,是杜学士的人,刚刚被免的尚书姓苏,不知是走了哪一位学士的门路。

反正——不会是刘学士!

所以刘学士这两年是空有学士的头衔。

尽管户部尚书已经改头换面,彻底倒向了皇帝,吏部又有睿亲王坐镇,可刘学士还有次辅光环的加持,想要施展抱负,比以前要容易许多。

于是,刘学士一改往日的低调,开始过问起两部的事务。

同样迅速进入状态的,还有铁学士。

他原本就是兵部的侍郎,对兵部的运作极为熟悉,工部尚书又是皇帝的亲舅舅,铁学士的介入,比刘学士要顺利许多。

他没有忘记皇帝的叮嘱,将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兵部。

一份份卷宗从锦衣卫送来,堆满了铁学士的案头。

里面记载的,是兵部员外郎以上官员的简介。

谁是谁的人,谁与谁又结成了同盟,等到锦衣卫将卷宗收回,铁学士已彻底弄清楚兵部那无比复杂的人际关系。

在官场上想要进步,仅靠能力是不够的,有一个强大的靠山,方能步步高升。

像铁学士这种靠自己一步步走上侍郎高位的,是官场上的极少数,没有多少参考的价值。

铁学士不介意他们为自己寻求靠山和同盟。

让他心生忌惮的,是一部分官员,选择了错误的靠山。

比如——

韩亲王!

韩亲王是亲王不假,可他是没有议政权的亲王。

而且皇帝不喜韩亲王,皇城内几乎是人尽皆知。

可偏偏有那么几位,在利用韩亲王府提供的钱财,低调的寻找盟友。

四人!

刚好分布在兵部下辖的四司。

除了韩亲王,还有些官员,与诸侯在京的几座王府往来频繁。

铁学士认为,清除毒瘤已是迫在眉睫!

————

乾清宫内,听着铁学士的禀报,皇帝神色如常。

将他安插在这个位置,就是为了整顿兵部。

“杜学士什么意见?”

等铁学士禀告完毕,皇帝开口询问。

“杜学士认为,此事不宜操之过急。”

铁学士如实回话。

“理由?”

“杜学士担心兵部动荡,会影响镇定二军的后勤保障。”

“他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

略一思索,皇帝轻声道。

“陛下,兵部已有许多官员向他们靠拢,如果再继续这样,将来清理时,恐怕会伤筋动骨。”

“朕准你动手,不过——要手段温和。”

皇帝给出了一个折中的指示。

铁学士应下,心中早已动了无数个念头。

第二日!

朝会!

有人早早的站在金銮殿外,等候同僚的到来。

张通,张尚书!

这位止儿夜哭的酷吏,笑着冲每一位参加朝会的大佬拱手,顺道提醒他们:

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当然,这是修辞手法。

许多大佬将这视为赤裸裸的挑衅,可又无可奈何。

朝会的议题,原本是讨论即将开始的预算,和东西两线的战事,结果张通出列,呈上了一份奏折。

奏折通常通过内阁和内务府送至御前,像这样直接在朝会上呈递,一年也出现不了几次。

皇帝阅后,命杜公公拿去给诸位大佬欣赏。

“你们觉得张爱卿的奏请如何?”

皇帝极有耐心,等所有的大佬传阅完毕,这才开口垂询。

“张尚书才刚刚上任,一口气就要罢免二十八位官员,真是好大的手笔。”

文官集团一侧,有声音阴恻恻的响起。

“蔡大人过奖了!”

张尚书没有回头,语气中透着寒意。

他口中的蔡大人,官居右都御史。

“本官还没有完,你想罢免这么多的官员,可有罢免的理由?”

右都御史义正辞严的追问了一句。

“本官已在奏折中得十分清楚,不想在此重复。”

“满篇的奏折,只有贪赃枉法四字,并无实据。”

“这四个字,已经足够!”

张尚书霸气外露,压迫感十足。

右都御史出列,弹劾张通。

作为都察院的主官,左都御史没有做出过多的权衡,出列声援自己的同僚。

陆陆续续,又有数名官员出列,附和右都御史的意见。

皇帝命众人入列,然后询问内阁的看法。

“臣以为不可!”

分管刑部的郑学士出列,给出了明确的回复。

“那就暂时搁置!”

皇帝微微一笑,给双方都留下了余地。

郑学士转头看了张尚书一眼,目光意味深长。

张尚书目不斜视,面无表情。

————

离开时,是安国公出城相送,如今归来,也是安国公给他接风洗尘。

“你这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还是另有目的?”

酒过三巡,安国公问出心中的疑惑。

“酷吏的名号,侄儿这辈子是摆脱不掉了,自古以来,能得到善终的酷吏,似乎也没有几人。”

放下酒杯,张尚书坐直了身子。

安国公没有打扰,落在张尚书身上的目光,透出了一丝丝的探究。

“上次的风波,侄儿已经做好了被分尸的准备,可陛下的庇护,让侄儿又有了今日的造化。”

“侄儿看到了希望,得到善终的希望!”

“既然无后顾之忧,侄儿甘愿做陛下手中的利龋”

完后,张尚书看向安国公,满脸的诚挚。

“你倒是能得到善终,可你就没有替你的后人考虑?”

沉吟片刻,安国公发出了灵魂拷问。

“侄儿准备将几个儿子全部送往边疆,女儿全部嫁给农户。”

张尚书早已想好了退路。

“我们老张家的男丁,打仗还可以,但是读书不行,一两百年来,也只有你中了进士。本公还想着你的子孙能延续你的辉煌。”

端起面前的酒杯,安国公语速缓慢。

“让您失望了!”

张尚书满脸的歉意。

“帝国在,国公府就在,老张家的子孙,岂能任人欺凌?”

“你想做酷吏也好,你想当孤臣也罢,尽管放手去做。你放心,你的子孙,国公府是护定了。”

干掉杯中酒,安国公霸气外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