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沫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25章 得真心喜欢这行

“楼上得对!这枸杞真不是普通货。

我前两花了好几万买了三斤,吃着确实不一样,浑身都舒坦!”

“我更狠,直接搞了五斤,还顺了两根枝条,现在种在我家花园里,以后自给自足!”

“这东西牛就牛在哪儿都能用——有病调理,没病养生,老少皆宜,一点副作用没有!这么神的东西,贵点怎么了?值!”

网络上吵得热火朝时,阮晨光已经坐着飞机,回到了云川中医药大学。

他这次回来就一件事——看看炼药专业的招生情况。

办公室里,校长黄雄军满脸笑容:“方教授,您那个炼药专业火得不行啊!第一志愿报的人,整整七万一千人!”

阮晨光一听,心里猛地一震。

他原以为能有两三万人报名就不错了,结果光第一志愿就这么多人。

要是把填邻二、第三志愿的全算上,总数早就破十五万了,这数字太吓人。

他问:“录取什么时候开始?”

黄雄军答:“高考成绩刚出来,明就能启动。

但问题是,炼药专业到底按啥标准录?我们拿不准,得您来定个调子。”

普通专业简单,分数够就录。

可炼药不一样,成绩好不代表能当好炼药师。

阮晨光沉思片刻,开口道:“第一条,得真心喜欢这校

不喜欢的人,再聪明也干不长。”

“第二,成绩不能太差。

脑子灵光,记药材、配药方才快。”

“第三,动手能力要强。

光会背书不行,得能上手操作。”

“第四,性格要稳。

炼药是精细活,一坐就是半,必须耐心、细心、沉得住气。

毛毛躁躁、粗心大意的,一律不要。”

“第五,思想得正。

这专业只能招爱国的,心里崇洋媚外、瞧不起自己国家的,一个都不能进……”

他一口气了十几条,每一条都讲得特别细。

毕竟,这个专业是他一手拉起来的,学生质量直接关系到未来,他不敢马虎。

黄雄军拿着本本,一条条记下来,准备照章办事。

现在全国上下都在盯着这个专业的录取,连官方都特别关注,他一点也不敢乱来。

完正事,黄雄军顿了顿,有点不好意思地开口:“方教授,其实……我最近一直在学炼药,可遇到不少坎儿,您能不能指点我一下?”

当初阮晨光把教材给了他,他就一头扎进去,翻,看,越看越着迷。

这段时间,黄雄军的手艺一比一扎实,可越是上手,越觉得炼药这门道儿深不见底,恨不得住在药炉子旁边。

这回总算见着阮晨光本人了,他哪肯放过这机会,立马凑上前去讨教。

阮晨光一听,心里头微微一震——黄雄军一把年纪了,居然对炼药这么上心,还真是少见。

不过,自己写的书有人真学、真练,也是件让人高心事。

既然人家诚心求教,点拨几句也无妨。

阮晨光笑了笑,:“行,我就在这儿待半。

你想问啥,尽管。”

黄雄军一听,心花怒放,赶紧道:“谢谢方教授!咱们快进药房吧,我都等不及了!”

顶楼有个专门腾出来的药坊,黄雄军推开门,便引着阮晨光往里走。

刚到门口,碰上一位老教授迎面走来。

看见两人,便随口打招呼:“校长,这是上哪儿去啊?”

黄雄军乐呵呵地回:“有点炼药上的难题,正打算请方教授给指条路,这就带他去药房看看……”

那老教授一听,眼睛唰地亮了,马上:“哎哟,巧了!我也有不少问题想请教,能让我一块儿去不?”

阮晨光点点头:“当然,一起吧。”

消息传得比风还快。

没过多久,整个学校都炸了锅。

自从阮晨光编的教材发到云川中医药大学后,不少教授都领了一份,回去就照着练。

一开始试一试,结果越学越上瘾,一下班就钻进药房,熬更守夜地琢磨。

可这些人年纪都不了,没人带,全靠自己摸黑,问题一个接一个,憋了一肚子疑问。

这下好了,作者本尊要亲自答疑,简直是上掉馅饼的好事!

“阮先生要现场讲课?我得去看看!”

“太好了!我攒了两个月的问题,这次必须全倒出来!”

“哈哈,我也去!这教材越看越玄,没人带真的寸步难行!”

“可不是嘛,听高人一句话,少走十年弯路。

里主角拜了师父,立马开挂升级!”

“老周,你凑啥热闹?赶紧回去准备下午的课,别又迟到,扣你钱可别哭!”

“去去去,钱算啥?错过这回,再等一年都不一定有!这种机会,拼了也得上!”

转眼间,几十个教授撂下手头的事,全往药房赶。

黄雄军和阮晨光刚走到药房门口,还没迈进去,身后呼啦啦涌来一大群人,少也有四五十个。

黄雄军回头一看,傻眼了:“哎哟,各位,你们这是干啥?回去上课吧,别在这儿凑热闹了!”

“我不上课,我有问题要问阮先生!”

“我也要问!校长,给我们点时间吧!”

“我想问问火候怎么拿捏。”

“我想请教手法细节。”

没人肯走,七嘴八舌嚷成一片。

阮晨光见状,开口道:“人都来了,那就一块儿吧。

先进去,问题一个个来。”

众人一听,顿时乐了。

“好!”

“排好队,一个个来问!”

“太棒了!”

黄雄军打开门,阮晨光迈步进去。

药房西边摆着一座巧的老式药炉,看起来年头不短,估计是花了大价钱淘来的。

东面靠墙是个大药柜,塞满了各式药材——放东边是因为木气旺,利于药材保存。

南边堆着成捆的木柴和炭块,专供烧火炼药用,南方属火,讲究的就是个方位配合。

阮晨光扫了一眼,心里笑了笑:这黄雄军,还真懂门道。

他也不啰嗦,直接:“大家都排个队,有啥问题尽管提,我一个个答。”

这下可有意思了——一群平时在讲台上威风八面的教授,此刻规规矩矩排成一列,跟刚入学的学生似的,一个接一个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