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大郎就把孩子们带了过来。
“怎么这么早?”
赵清虎吃了一惊,自己才刚起来,早餐还没吃呢,你们就到了?
“老爹,我也没办法,孩子们急啊,昨晚早早就睡了,没亮就全都爬了起来。”
“好吧,早餐吃了吗,没吃就一起。”
“爷爷,我们没吃。”
大狗子率先跑了进来,看上去跟个跳脱的猴子一样。
“那就一起吃。”
“爹,我们也来了。”
大狗子之后,六郎跑了进来,后面跟着萝卜头,赵清虎家的大孙女。
三岁的孩子,已经能跑能跳,养的很好。
“爷爷,你来庄子上玩怎么不带我啊,我生气了!”
宝贝气鼓鼓的,像是一个包子。
赵清虎笑了,“我们家宝贝还,跟在娘身边才好,爷爷来庄子上可不是来玩的,是来工作的。”
“爷爷骗人,你就是来玩的。”
宝贝生气了,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哄好的。
赵清虎乐呵呵的,扫了一眼桌子上,立马就看到了莲花酥。
美食绝对是可以俘获宝贝的,半块莲花酥,脸蛋上立马就有了笑容。
家里人都来了,这让赵清虎挺满意的。
可惜啊,老余头年纪大了,不愿意动,否则赵清虎还能找他搓搓麻将,斗斗地主。
“爷爷,我们要去摸虾。”
“我看你是皮痒了,瞎胡闹,庄子上可没有溪河,只有一条大河,怎么摸虾啊?”
“可村里面孩子都去了啊?”
赵清虎扶额,看向了顾凌轩。
“老爷,后山上有一条石溪,里面有螃蟹、河虾。”
“那去吧,派人远远跟着。”
“知道了老爷!”
赵清虎算是发现了,这几个崽子,是来庄子上陪他,实际上就是下来玩的,体验乡村快乐?
宝贝也就算了,其余人你们可都是在绿竹村长大的,忆苦思甜来了?
是不是,还能在庄子上开一个农家乐啊,让京城贵人家的孩子们都来挖土豆、烤红薯、收玉米?
大资本家,自然是瞧不上这点收益的,赵清虎把三堂兄找了过来,把这件事情交代给他了。
大渊皇朝可没有广而告之,等庄子上圈地建好了农家乐,他就找人去京城宣传宣传。
《大渊日报》的广告费用太高,没必要。
直接找上几十个少男少女,打着旗子,敲锣打鼓去京城宣扬几。
对于娱乐匮乏的京城百姓来,毋庸置疑,一旦给他们整出这个阵仗来,立马就能成为热门事件。
孩子们疯玩了两日,周日下午的时候,赵清虎再次下地,查看了玉米的情况。
“再有两周大太阳,这些玉米就能成熟了。”
农学院的人在一旁,闻言连忙记录了下来。
“爵爷,听出海的人带回来的消息,玉米成熟后,也能在地里面继续长一段时间,不妨碍的。”
“那你们留下一亩地实验实验,玉米种子多,种植的也多,咱们不怕试错。”
“好的爵爷!”
翌日,赵清虎也起了一个大早。
没办法,孩子们今还要去学校上学呢。
如今正是抓教育的时候,恨不能压缩了教育年限,暑假、寒假的概念可还没樱
也就是农忙的时候,才会放上半个月假期。
等过上十几年,前面几批的学生顺利毕业,后续教育培养人才的压力了,寒暑假都能安排上。
毕竟,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才能长久。
京城种植的玉米,收获还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但是,比京城更北的地方,玉米可是提前成熟了。
京城玉米丰收的时候,捷报也传入京城了,赵清虎第一时间就在宫中看到了。
可玉米的亩产,着实是有点低啊。
“这也不是高产粮种啊!”
赵清虎皱眉,怎么北方传回来的玉米亩产,只有三百多斤啊?
即便是一年能种上两季,也才七百斤,太少了。
玉米种子传出去的同时,赵清虎可是把玉米种植办法也传递出去了,还有堆肥的肥力加持,即便比不了现代的亩产千斤,也不至于这么少啊。
“爵爷,有多有少的,最多的亩产一季有四百多斤,应该是品种不一样!而且,百姓们收获后发现,这玉米可是好东西,不仅玉米粒可以煮粥,还能磨成面粉,玉米芯也能吃。”
赵清虎皱眉,堂堂朝上国,难道也要吃玉米芯了?
玉米芯的确可以吃,建国之初,玉米粒跟玉米芯可以一起打成粉,是重要的粮食。
“让农学院的人努努力,这玉米是有成为高产粮种潜质的。对了,百姓们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如何,接受程度高吗?”
“很高!”
出乎意料,这一次,赵清虎又得到了一个跟想象中不一样的答案。
“爵爷,玉米成熟快,而且味道很不错!晒干了就能直接磨成粉,可以做成面食,基本上可以代替麦!而且是旱地作物,完全可以在冬麦收获后种植,错开时间,甚至能种植两季。”
农学院的人,给赵清虎详细解释了老百姓对玉米的喜爱原因。
玉米好保存,而且,金黄色的玉米看着喜人,让人喜爱。
除此之外,玉米可以磨成面粉,这是关键啊。
玉米亩产虽然不高,可若是加上玉米芯,那就不是一般的高了。
玉米粒可以磨成粉,玉米芯也能吃啊。
对于老百姓来,总比观音土、树皮草根磨成的粉要好。
更为关键的是,玉米不挑地,抗旱耐寒。
房前屋后,藏边沿,甚至是有一块土就能种植。
一株玉米成功长出来,结出的果实,就能一家人吃上一两顿,这可是好东西啊。
山林野地,如今都有百姓准备用来种植玉米。
赵清虎听了这些原因,这才重新对玉米有了信心。
至少,种植玉米,比种植大豆要好啊,产量也高,还能当做主粮。
主粮这东西,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得到的。
红薯当主粮吃多了烧心。
土豆倒是有成为主粮潜力的。
大渊皇朝的老百姓,不管南北方,大米、麦,是两种最重要的主粮。
玉米跟麦类似,老百姓接受程度高,可以理解。
“继续研究吧。”
化肥,优质粮种,这是大渊皇朝农业发展所急需。
至于机械农业,不提也罢。
工业化还是起步阶段,蒸汽机才刚出来,机械农业,还在遥远的百年,甚至是数百年后了。
“爱卿,玉米已经很不错,一季亩产虽然只有三百斤,可生长周期短,留下的玉米秸秆也有用,两季、甚至是三季加起来的亩产就十分惊人了。”宏丰帝在一旁,给了一句认可。
赵清虎点零头。
玉米这东西,生产周期的确短暂。
阳光日照好的地方,若是规划得当,一年在旱地之中做到三熟,的确没问题。
赵清虎敲了敲脑袋,仔细想了想,似乎山东的玉米就能一年三熟。
“爵爷,红薯跟土豆亩产太高,种植一季耗费地力不,便是有补肥,连续种植数年,怕是也会大大损耗土地肥力,难以抑制维持高产!如今有了玉米,加上花生、麦等农作物,完全可以套种,或是轮种!”
赵清虎竖起了大拇指。
土地肥力的事情,是他之前没有考虑到的。
土豆、红薯的确耗损地力,需要大量补肥。
目前大渊皇朝的农业肥料水准,最好的就是他提供的堆肥、沤肥办法,根本补不过来。
果然啊,自己虽然是穿越者脑袋,但是,许多事情都容易忽略。
一人之力有限,众人拾柴火焰高啊。
农学院的人,不愧是专门干这个的,这么快就注意到了这个。
不管如何,多了玉米这种可以当主粮的粮种,对于整个大渊皇朝来都是喜事。
不出所料,全国各地上报的都是捷报。
百姓们对于玉米的接受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高产的土豆跟红薯。
反正事情就是挺玄幻的,赵清虎对此,也只能是顺其自然。
三大高产粮种都提前进入了炎黄大地,赵清虎算是松了口气。
来这一趟,没白费。
好在出海的大范围讨论早就结束了,否则这玉米亩产报上来,赵清虎都感觉有些丢人。
这不对啊,他以前看的短视频,还有都是骗饶?
玉米的亩产怎么会如此之低啊?
难道,都不是算玉米籽的,都是算上玉米芯的?
赵清虎脑海中突然蹦出来一个名词,棒子面。
似乎,建国之初的棒子面,就是整个玉米一起打成粉的,传中的拉嗓子。
用上蒸汽机的动力,将整个玉米打成粉,也不是不可能。
回头让人去试试。
大渊皇朝目前就这条件,而且还处于冰河期,任何一种粮食都是珍贵的。
棒子面虽然拉嗓子,但是能救人啊。
若是可以的话,赵清虎倒是可以让朝廷的粮店,开始出售棒子面。
条件好的,也能生产一些玉米面。
脑海中大致有了想法后,赵清虎便去了蒸汽机的车间工坊,找到了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