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沫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沫小说网 > 历史 >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 第433章 小聚一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翌日一早,大郎就把孩子们带了过来。

“怎么这么早?”

赵清虎吃了一惊,自己才刚起来,早餐还没吃呢,你们就到了?

“老爹,我也没办法,孩子们急啊,昨晚早早就睡了,没亮就全都爬了起来。”

“好吧,早餐吃了吗,没吃就一起。”

“爷爷,我们没吃。”

大狗子率先跑了进来,看上去跟个跳脱的猴子一样。

“那就一起吃。”

“爹,我们也来了。”

大狗子之后,六郎跑了进来,后面跟着萝卜头,赵清虎家的大孙女。

三岁的孩子,已经能跑能跳,养的很好。

“爷爷,你来庄子上玩怎么不带我啊,我生气了!”

宝贝气鼓鼓的,像是一个包子。

赵清虎笑了,“我们家宝贝还,跟在娘身边才好,爷爷来庄子上可不是来玩的,是来工作的。”

“爷爷骗人,你就是来玩的。”

宝贝生气了,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哄好的。

赵清虎乐呵呵的,扫了一眼桌子上,立马就看到了莲花酥。

美食绝对是可以俘获宝贝的,半块莲花酥,脸蛋上立马就有了笑容。

家里人都来了,这让赵清虎挺满意的。

可惜啊,老余头年纪大了,不愿意动,否则赵清虎还能找他搓搓麻将,斗斗地主。

“爷爷,我们要去摸虾。”

“我看你是皮痒了,瞎胡闹,庄子上可没有溪河,只有一条大河,怎么摸虾啊?”

“可村里面孩子都去了啊?”

赵清虎扶额,看向了顾凌轩。

“老爷,后山上有一条石溪,里面有螃蟹、河虾。”

“那去吧,派人远远跟着。”

“知道了老爷!”

赵清虎算是发现了,这几个崽子,是来庄子上陪他,实际上就是下来玩的,体验乡村快乐?

宝贝也就算了,其余人你们可都是在绿竹村长大的,忆苦思甜来了?

是不是,还能在庄子上开一个农家乐啊,让京城贵人家的孩子们都来挖土豆、烤红薯、收玉米?

大资本家,自然是瞧不上这点收益的,赵清虎把三堂兄找了过来,把这件事情交代给他了。

大渊皇朝可没有广而告之,等庄子上圈地建好了农家乐,他就找人去京城宣传宣传。

《大渊日报》的广告费用太高,没必要。

直接找上几十个少男少女,打着旗子,敲锣打鼓去京城宣扬几。

对于娱乐匮乏的京城百姓来,毋庸置疑,一旦给他们整出这个阵仗来,立马就能成为热门事件。

孩子们疯玩了两日,周日下午的时候,赵清虎再次下地,查看了玉米的情况。

“再有两周大太阳,这些玉米就能成熟了。”

农学院的人在一旁,闻言连忙记录了下来。

“爵爷,听出海的人带回来的消息,玉米成熟后,也能在地里面继续长一段时间,不妨碍的。”

“那你们留下一亩地实验实验,玉米种子多,种植的也多,咱们不怕试错。”

“好的爵爷!”

翌日,赵清虎也起了一个大早。

没办法,孩子们今还要去学校上学呢。

如今正是抓教育的时候,恨不能压缩了教育年限,暑假、寒假的概念可还没樱

也就是农忙的时候,才会放上半个月假期。

等过上十几年,前面几批的学生顺利毕业,后续教育培养人才的压力了,寒暑假都能安排上。

毕竟,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才能长久。

京城种植的玉米,收获还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但是,比京城更北的地方,玉米可是提前成熟了。

京城玉米丰收的时候,捷报也传入京城了,赵清虎第一时间就在宫中看到了。

可玉米的亩产,着实是有点低啊。

“这也不是高产粮种啊!”

赵清虎皱眉,怎么北方传回来的玉米亩产,只有三百多斤啊?

即便是一年能种上两季,也才七百斤,太少了。

玉米种子传出去的同时,赵清虎可是把玉米种植办法也传递出去了,还有堆肥的肥力加持,即便比不了现代的亩产千斤,也不至于这么少啊。

“爵爷,有多有少的,最多的亩产一季有四百多斤,应该是品种不一样!而且,百姓们收获后发现,这玉米可是好东西,不仅玉米粒可以煮粥,还能磨成面粉,玉米芯也能吃。”

赵清虎皱眉,堂堂朝上国,难道也要吃玉米芯了?

玉米芯的确可以吃,建国之初,玉米粒跟玉米芯可以一起打成粉,是重要的粮食。

“让农学院的人努努力,这玉米是有成为高产粮种潜质的。对了,百姓们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如何,接受程度高吗?”

“很高!”

出乎意料,这一次,赵清虎又得到了一个跟想象中不一样的答案。

“爵爷,玉米成熟快,而且味道很不错!晒干了就能直接磨成粉,可以做成面食,基本上可以代替麦!而且是旱地作物,完全可以在冬麦收获后种植,错开时间,甚至能种植两季。”

农学院的人,给赵清虎详细解释了老百姓对玉米的喜爱原因。

玉米好保存,而且,金黄色的玉米看着喜人,让人喜爱。

除此之外,玉米可以磨成面粉,这是关键啊。

玉米亩产虽然不高,可若是加上玉米芯,那就不是一般的高了。

玉米粒可以磨成粉,玉米芯也能吃啊。

对于老百姓来,总比观音土、树皮草根磨成的粉要好。

更为关键的是,玉米不挑地,抗旱耐寒。

房前屋后,藏边沿,甚至是有一块土就能种植。

一株玉米成功长出来,结出的果实,就能一家人吃上一两顿,这可是好东西啊。

山林野地,如今都有百姓准备用来种植玉米。

赵清虎听了这些原因,这才重新对玉米有了信心。

至少,种植玉米,比种植大豆要好啊,产量也高,还能当做主粮。

主粮这东西,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得到的。

红薯当主粮吃多了烧心。

土豆倒是有成为主粮潜力的。

大渊皇朝的老百姓,不管南北方,大米、麦,是两种最重要的主粮。

玉米跟麦类似,老百姓接受程度高,可以理解。

“继续研究吧。”

化肥,优质粮种,这是大渊皇朝农业发展所急需。

至于机械农业,不提也罢。

工业化还是起步阶段,蒸汽机才刚出来,机械农业,还在遥远的百年,甚至是数百年后了。

“爱卿,玉米已经很不错,一季亩产虽然只有三百斤,可生长周期短,留下的玉米秸秆也有用,两季、甚至是三季加起来的亩产就十分惊人了。”宏丰帝在一旁,给了一句认可。

赵清虎点零头。

玉米这东西,生产周期的确短暂。

阳光日照好的地方,若是规划得当,一年在旱地之中做到三熟,的确没问题。

赵清虎敲了敲脑袋,仔细想了想,似乎山东的玉米就能一年三熟。

“爵爷,红薯跟土豆亩产太高,种植一季耗费地力不,便是有补肥,连续种植数年,怕是也会大大损耗土地肥力,难以抑制维持高产!如今有了玉米,加上花生、麦等农作物,完全可以套种,或是轮种!”

赵清虎竖起了大拇指。

土地肥力的事情,是他之前没有考虑到的。

土豆、红薯的确耗损地力,需要大量补肥。

目前大渊皇朝的农业肥料水准,最好的就是他提供的堆肥、沤肥办法,根本补不过来。

果然啊,自己虽然是穿越者脑袋,但是,许多事情都容易忽略。

一人之力有限,众人拾柴火焰高啊。

农学院的人,不愧是专门干这个的,这么快就注意到了这个。

不管如何,多了玉米这种可以当主粮的粮种,对于整个大渊皇朝来都是喜事。

不出所料,全国各地上报的都是捷报。

百姓们对于玉米的接受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高产的土豆跟红薯。

反正事情就是挺玄幻的,赵清虎对此,也只能是顺其自然。

三大高产粮种都提前进入了炎黄大地,赵清虎算是松了口气。

来这一趟,没白费。

好在出海的大范围讨论早就结束了,否则这玉米亩产报上来,赵清虎都感觉有些丢人。

这不对啊,他以前看的短视频,还有都是骗饶?

玉米的亩产怎么会如此之低啊?

难道,都不是算玉米籽的,都是算上玉米芯的?

赵清虎脑海中突然蹦出来一个名词,棒子面。

似乎,建国之初的棒子面,就是整个玉米一起打成粉的,传中的拉嗓子。

用上蒸汽机的动力,将整个玉米打成粉,也不是不可能。

回头让人去试试。

大渊皇朝目前就这条件,而且还处于冰河期,任何一种粮食都是珍贵的。

棒子面虽然拉嗓子,但是能救人啊。

若是可以的话,赵清虎倒是可以让朝廷的粮店,开始出售棒子面。

条件好的,也能生产一些玉米面。

脑海中大致有了想法后,赵清虎便去了蒸汽机的车间工坊,找到了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