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沫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沫小说网 > 都市 > 从省府大秘到权力巅峰 > 第445章 局面打开 双向奔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45章 局面打开 双向奔赴

陈默以为这晚谈话到了这里就该结束了,感激地看着董老道:“老首长,沈秘书,我和房总太太感谢两位大领导对我们的关心、扶持和信任。”

“这次回竹清县后,我也信心把竹清县发展起来,房总肯定更有信心把他们公司做大做强的同时,带领着周边的村民们共同致富,改变竹清县贫困的局面。”

“老首长,明年秋播后,竹清县的新民宿就建好了。”

“等明年,接您回家看看时,我带您去看合作社的晒谷场,傍晚时,农户们把玉米串挂在檐下,金灿灿的,风一吹沙沙响,和您照片里的熏棚烟火气,是一个味。”

陈默描述起来,好有画面感啊,倒是让房君洁惊奇地看住了这位代县长,这画面,按陈默没经历过,可他就是描述得这般美丽。

董老听这子这么,笑着应道:“好,就这么定了。到时候,我得亲口尝尝,你们用‘供’的底气,养出来的腊肉,是不是比当年更对味。”

“看看你子的晒谷场,看看金灿灿的玉米。”

“想家了,想家了。”

董老这般时,陈默和房君洁互相对视了一眼,这一眼,他们懂了彼此接下来的目标是什么了。

这时,董老又拿起腊肉方子,目光扫过陈默和房君洁,忽然叹了口气道:“你们年轻人做事有冲劲,这是好的,但特供这两个字,得揣着敬畏心做。”

到这里,董老转向房君洁,点零方案上“独家供应”四个字道:“丫头,把这四个字划掉。”

“特供不是让你们关起门来做生意,是让你们做个样子给旁人看。”

“你们的腊肉做得好,农户能跟着挣钱,自然有人学你们的法子。”

“到时候竹清县不止有你们房家的腊肉,还能有李家的腊鱼、王家的腌菜,那才是真的成了气候。”

董老这么时,房君洁赶紧掏出笔,在那四个字上重重画晾横线,同时道:“董爷爷,我会牢记您的教导的,我会把格局打开,再打开的。”

陈默想话时,董老又看向他,语气加重了,道:“陈,你在基层待过,该知道农户最怕什么。”

“怕行情涨了,收家却压价;怕签了合同,到头来成了废纸。”

“你们那个‘农户利益绑定机制’,我看了,保底收购价是底线,但还得加一条,利润分成要写进合同,公证处盖了章才算数。”

陈默一惊,没想到八十多的老人,思路如此清晰,看问题更是一针见血,赶紧点头应道:“老首长的是,我回去就让相关部门完善条款。”

“不止这些。”

董老忽然起身,走到书架前,取下个褪色的蓝布本子,翻开时,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字,记着某年某月某地农户的收成和收入。

“这是我当年下乡时记的,你看这页,一年秋,青石沟的白菜丰收,收购商却卷着定金跑了,农户们把白菜推到河里,哭声能传到三里地外。”

董老到这里,把本子递到陈默和房君洁面前,发黄的纸页上都是污渍。

陈默捧着这个笔记本时,一页一页翻看时,涌起了很多很多的感慨,老一辈的革命家,就是这样来干工作的。

房君洁也热血沸腾起来,她没想到董爷爷当年是这样干工作的。

董老的又话了。

“你们的冷链车能到地头,这是好事,但不能只拉你们看得上的好货。”

“那些有点虫眼的、长得不周正的,也得想办法消化。”

“做成腌菜、咸菜,哪怕利润薄点,也得让农户知道,他们的汗水不会白流。”

董老话一落,陈默赶紧应道:“老首长,上个月县城边的农户,刚和县城的酱菜厂签了协议,所有次等品都按成本价收,保证农户不赔本。”

董老一听陈默这么,把蓝布本子放回书架后,欣慰地笑着道:“这就对了。”

“做农业,得带着点菩萨心肠,但也不能是烂好人。”

“房丫头的技术员守着三晒三熏的规矩,这是对手艺的敬重;你们给农户算清每一分账,这是对生计的敬重。”

到这,董老走到窗前,望着院里的老槐树继续道:“我时候在竹清县,见房丫头的爷爷给农户算钱,一分一厘都用算盘打得噼啪响,算完了还往农户兜里塞把糖果。”

“规矩要硬,人心要软,这才是能传代的生意。”

听到董老的这些话,陈默忽然明白,董老要的哪里是一份特供方案,是想在他们心里种下根,扎在竹清县的土里,连着农户的冷暖,这样长出来的枝芽,才能经得住风雨。

“老首长,”

陈默激动地站了起来,语气郑重地道:“请您放心,我们回去就办三件事。”

“一是扩合作社,让更多农户进来。”

“二是把利润分成的合同公证了。”

“三是建个次等品加工点,不让一颗菜烂在地里。”

陈默话一落,房君洁立马接话道:“董爷爷,我也回去一定落实您的话,我不再怨尤人,您都在关心着农户,关心着竹清县的每一位老百姓,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就更应该出力,出知识,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

董老看着这两年轻人,眼里的笑意深了,一直没怎么话的沈用剑也是一脸欣赏地看住了陈默和房君洁。

董老此时道:“等你们把这些办妥了,我去竹清县,不用你们招待,就蹲在晒谷场边,听农户们数钱时笑声,那比什么山珍海味都对味。”

“对了,陈,你们的冷链车已经能通到乡镇了,这步走得快,但还不够,得往村头走,往地头走。”

“陈啊,你在基层跑过该知道,山里的路不好走,有些合作社离乡镇还有十几里地,农户凌晨两三点就得挑着货往集散点赶,等装上冷链车,鲜度已经折损了三成。”

“下一步,能不能在各村设个临时集散点?盖几间带通风设备的暂存棚,让冷链车直接开到棚子门口。”

“资金缺口问题,沈,你同陈对接一下。”

“我们不能再让老百姓受穷受苦啊,我们的先进科技,也要造福老百姓嘛。”

陈默在董老这些话时,在笔记本上飞快记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