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十二月一号,江州的空呈现出罕见的冬日湛蓝,阳光虽然明亮,却带着几分清冷,像是透过一层薄薄的琉璃,看得见光芒却感受不到足够的温度。
陈文翰、李明和戴维·王组成的摩托罗拉型考察组,乘坐着一辆印着“好妈妈洗衣粉”广告的本地出租车,颠簸着穿过逐渐变得略显偏僻的街道,最终悄无声息地停在了江州国际联合化工那略显陈旧的大门斜对面。
车轮卷起的细微尘土,在清冷的阳光中缓缓飘散。
“就是这里了?”陈文翰摇下车窗,一股混合着微妙化学气味的冷空气立刻涌入车内,他不由得微微眯起了眼睛,仔细地打量着眼前的景象。
正如那位健谈的司机所言,从外面看,这里就是一家平平无奇、甚至可以有些过时的普通化工厂。
斑驳的围墙呈现出一种灰败的色调,历经风雨侵蚀,上面还残留着一些爬山虎。
巨大的铁门敞开着一条足以容车通过的缝隙,门上的锈迹像是时间的疤痕,隐约可见。
门口传达室的窗户玻璃似乎都蒙着一层经年累月的油污尘埃,显得模糊不清,里面依稀能看到一个看报的人影。
门口挂着的厂牌方方正正,“江州国际联合化工”几个宋体字显得一板一眼,毫无生气。
空气中持续飘散着一股难以名状的、混合型的化工原料气味,不算浓烈刺鼻,却无比固执地存在着,提醒着人们这里的属性。
厂区深处,高大的建筑大多是砖混结构厂房,窗户高而,屋顶上竖着各种各样的管道和通风口,偶尔能看到几个穿着深色工装、戴着安全帽的工人慢悠悠地进出,一切节奏都显得缓慢而按部就班。
无论如何观察,都无法将眼前这幅标准的重工业厂区景象,与那个在淘宝上掀起销售风浪、以极快迭代速度和惊人性价比着称的“光速科技”联系起来。
这里更像是生产化肥、洗涤剂原料或者基础化工产品的地方,与精巧、时散快速更迭的消费电子产品仿佛存在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空。
陈文翰内心深处涌起一股强烈的不真实感和好奇。
他受命而来,目标是摸清一个潜在的、可能对摩托罗拉低端市场造成冲击的对手的底细。
他预想过各种场景:或许是一个隐蔽在居民楼里的作坊,或许是一个嘈杂的电子市场角落里的档口,甚至可能是一个看似正规但规模较的电子厂。
但他万万没想到,线索最终指向的,竟是这样一个充斥着传统工业气息的化工厂内部。
这强烈的反差本身就构成了一种神秘福
“光速科技”……这个名字充满了现代感和进取心,与“江州国际联合化工”这个刻板的名字格格不入。
它们是如何共生于同一片空间的?
是某种巧妙的伪装?
还是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资本或业务关联?
那个叫明朗的年轻人,作为化工企业的股东,又是如何跨界主导一家手机公司的?
无数个问号在他脑海中盘旋,激发着他一探究竟的强烈欲望。
他感觉自已仿佛站在一个看似普通的山洞入口,却被告知里面藏着惊饶宝藏或秘密,这种未知既让人警惕,又充满了探索的诱惑。
“藏得可真够深的。或者,根本就没想张扬?”李明低声,手里拿着巧的数码相机,手指在拍照键上徘徊了一下,最终还是谨慎地没有举起来。
“从外面看,完全看不出任何跟电子产品相关的痕迹。没有标识,没有物流,连出入人员的穿着都看不出端倪,要不是温总那边司机透露,加上多方打听确认,谁能想到这里面居然藏着个能在网上卖疯掉的手机组装厂?这保密工作做得也太好零。” 他的语气里带着调查记者发现线索时的兴奋,同时也有一丝无从下手的 frustration。
戴维·王推了推他的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而审视,他从纯粹的技术角度冷静分析:“这种环境……对于任何精密的电子产品生产来,其实都堪称恶劣,化工环境通常意味着空气中的微粒粉尘更多,潜在的腐蚀性气体,温湿度控制挑战,还有静电隐患都是大问题,这对手机主板贴片、元件焊接、整机组装和测试都是极度不理想的。他们要么是在厂区内拥有一个独立的、密封性和空气过滤都极其良好的高标准无尘车间——但这在这样一个老式化工厂里改造起来成本极高,要么……”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技术人士特有的严谨式怀疑:“他们的生产标准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灵活’,或者,粗糙,他们可能牺牲了某些可靠性和一致性标准,来换取速度和成本优势。这或许就是他们能如此‘快’和‘便宜’的部分代价。”
他的分析像是一盆冷水,提醒着大家热情背后的现实技术壁垒。
陈文翰眉头微蹙,手指无意识地轻敲着车窗边框。
“戴维的顾虑有道理。但无论如何,眼见为实。猜测不能代替真相。也许他们真有我们不知道的解决办法,或者他们的市场定位让他们可以接受这种环境下的产品风险。”
他内心其实部分认同戴维的判断,但作为负责人,他需要保持开放心态,避免先入为主。
黄启贤总裁的指示很明确:查明情况,评估威胁,寻找合作或打击的可能。
眼前的这座看似矛盾的工厂,就是所有答案的入口。
“我们围着厂区转一转,看看能不能发现点什么蛛丝马迹。注意自然一点,别太引人注目,我们只是‘路过’的。” 他再次强调了一下纪律,在这种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又是敏感任务,谨慎是第一位的。
三人下了车,吩咐本地司机在原地等待。
午间的寒风立刻包裹上来,他们裹紧了外套,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像是几个散步的闲人,沿着化工厂那高大的围墙开始慢慢踱步。
围墙是用粗糙的红砖砌成,很高,顶端有时还有铁丝网,几乎完全阻断了看向里面的视线。
他们走得很慢,目光试图搜寻任何可能的信息:墙内的屋顶结构、异常的声音、特殊的通风管道、排出的废水性质、甚至垃圾堆里可能出现的电子废料。
然而,将近二十分钟,绕了差不多两圈,除了发现几个标注着化工原料编号的仓库通风口、标准的消防通道大门以及一些老旧的下管道外,一无所获。
没有看到预想中的贴着联发科或其他电子元件标志的运输车辆,没有听到想象中生产线特有的规律性轻微嗡鸣或测试铃声,甚至连一块像样的、写着“光速科技”或者任何相关字眼的指示牌都没找到。
它就像是一个完美的谜团,所有的秘密都被严严实实地包裹在这片化工复合体的高墙之内,没有泄露出一丝一毫。
这个“光速科技”仿佛完全融入了“江州国际联合化工”这个母体,或者,它本身就是化工厂一个不为人知的、刻意保持低调的秘密部分,如同潜伏在水下的冰山,只通过淘宝店铺这个虚拟的窗口,向外界展示着它的能量。
临近中午,步行了许久的三人感到有些疲惫,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徒劳感和生理上的饥饿。
清冷的空气吸入肺中,带着化工厂特有的味道,似乎也更让人容易感到能量消耗。
他们站在围墙的拐角处,望着依旧沉默而神秘的厂区,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这次调查任务的挑战性。
目标就在眼前,却又如同雾里看花,触手可及却又隔着一层无形的、坚韧的壁垒。
陈文翰深吸一口气,那复杂的化工气味此刻仿佛也成了对手散发出的一种防御气息,冷静地拒绝着外来的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