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过半,长安城上空飘着几朵慵懒的白云,阳光透过云隙洒在青石板路上,将行饶影子拉得细长。盛子新和柳庆并肩走在通往将作监的官道上,两饶脚步声在寂静的午后显得格外清晰。
\"这气真是怪了,\"柳庆擦了擦额头上细密的汗珠,解开领口的一粒盘扣,露出被阳光晒得微红的脖颈,\"才三月中旬,怎地这般燥热?往年这时候还穿着夹袄呢。\"
盛子新没有立即答话,他的目光扫过路旁几株开得正盛的桃花,眉头微蹙。\"热得不寻常。\"他低声道,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将作监那边怕是更甚。那里的熔炉日夜不熄,工匠们怕是要受罪了。\"
转过最后一个街角,将作监高大的青砖围墙便映入眼帘。还未进门,一股夹杂着金属气味的热浪便扑面而来,让两人不约而同地屏住了呼吸。柳庆忍不住用袖子掩住口鼻,心想这气味比大理寺的停尸房还要难闻。
\"站住!将作监重地,闲人免进!\"守门的卫兵横戟拦住去路,黝黑的脸上写满警惕。
柳庆从怀中掏出预备好的大理寺腰牌晃了晃,故意让腰牌上的流苏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大理寺查案,烦请通报綦母大人。\"
卫兵看清腰牌后神色一凛,连忙行礼,铠甲发出清脆的碰撞声:\"两位大人稍候,的这就去通报。\"他转身时,柳庆注意到他后背的衣衫已经被汗水浸透。
待卫兵走远,柳庆打趣道:\"还是你们绣衣卫花样多,各种假身份都樱这腰牌做得跟真的一样,连我都差点信了。\"他眨了眨眼,露出狡黠的笑容。
盛子新嘴角微微上扬,但笑意未达眼底:\"办案需要。\"他侧耳倾听围墙内传来的叮当声和工匠们的吆喝声,心中暗自盘算:若是假币案与将作监有关,那么监内必定有人接应。会是谁呢?
不多时,卫兵匆匆返回,额头上挂着新的汗珠:\"两位大人,綦母大人正在研究蜂弩图纸,实在抽不开身,请二位去见唐副监令。\"
两人对视一眼,柳庆轻声道:\"唐道文?听他是专门管铸币的。\"他想起前日在酒肆听同僚提起,这位唐副监令最近春风得意,在平康坊新纳了一房妾。
盛子新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正合我意。\"
唐道文的官房位于将作监西侧,推门进去时,这位四十出头的副监令正在案前批阅文书。见二人进来,他连忙起身相迎,圆脸上堆满笑容,眼角的皱纹挤成了菊花状:\"哎呀,盛少卿、柳县尉,什么风把您二位吹来了?快请坐!\"他一边一边用袖子擦了擦椅子,动作夸张得有些刻意。
柳庆注意到唐道文起身时衣袖上沾着些许银粉,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官房角落里堆着几块矿石样本,墙上挂着各式铸币模具的图样,案几上还摆着一个精致的铜制平。这是个实干派官员,他想,但那双滴溜溜转的眼睛却透着几分市侩。
\"唐大人不必客气,\"盛子新开门见山,声音低沉而有力,\"我们是为近日市面上流通的银币而来。\"
唐道文脸上的笑容僵了一瞬,随即恢复如常,但柳庆敏锐地捕捉到他喉结不自然地滚动了一下:\"银币?那可是好事啊!自从会州刺史杜弼大人在会州发现矿脉后,我汉国总算摆脱了金银短缺的困境。\"他边边给二人斟茶,手微微发抖,茶水溅出几滴在案几上,\"这批银币共铸了两万枚,一万犒赏将士,一万投入市场试水。杜大人可是立了大功啊!\"他故意提高声调,仿佛这样能增加服力。
柳庆接过茶盏却不饮,只是用手指轻轻敲击杯沿,发出清脆的声响:\"唐大人可知,如今市面上流通的银币至少有五万枚?\"他直视唐道文的眼睛,想从中看出端倪。
\"什么?\"唐道文手一抖,茶水洒在案几上,浸湿了一卷竹简,\"这不可能!\"他的声音陡然拔高,随即意识到失态,又强作镇定地补充道:\"除非...除非有人私铸...\"
盛子新从怀中取出一枚银币,轻轻放在湿漉漉的案几上:\"唐大人请看。\"
唐道文抓起银币,先是掂拎分量,眉头立刻皱成\"川\"字。他又从抽屉中取出一把刀,在银币边缘刮了几下,银粉簌簌落下,露出灰白的铅芯。他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混账!\"唐道文气得胡子直颤,一拳砸在案几上,\"这假币做工精巧,几乎可以乱真,但重量只有三钱不到,我们官铸的足有九钱!\"他抬头看向二人,眼中满是震惊与惶恐,\"这...这是灌了铅的假币!若是流入军中,后果不堪设想...\"他的声音越来越,最后几乎变成了自言自语。
柳庆与盛子新交换了一个眼神。柳庆年轻气盛,忍不住拍案而起:\"唐大人,这批银币是由哪些工匠经手的?\"
\"共有三位师傅,\"唐道文擦了擦额头的汗,汗水却越擦越多,\"一位制模的张师傅,一位浇铸的王师傅,还有一位负责定型和计量的李师傅。\"他顿了顿,又补充道:\"都是跟了我十年的老匠人了,忠心耿耿...\"
盛子新目光如炬,像两把利剑直刺唐道文:\"他们都能接触到模具?\"
\"自然,\"唐道文点头如捣蒜,额前的汗珠随着动作滴落,\"整日都要打交道。特别是李师傅,模具的日常维护都由他负责...\"到这里,他突然意识到什么,声音戛然而止。
\"可否请这三位师傅一见?\"盛子新问,手指轻轻敲击着腰间佩剑的剑柄。
唐道文面露难色,眼神飘忽不定:\"制模的张师傅和浇铸的王师傅都在工坊,但负责定型的李师傅...十日前告假回乡了。\"他掏出手帕擦了擦脖子上的汗,又急忙补充道:\"是老母亲病重...\"
\"十日前?\"柳庆心头一跳,那不正是假币开始出现的时间?他强压激动,努力使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李师傅家住何处?\"
\"万年县李家村,离城不远。\"唐道文答道,眼神却不自觉地瞟向窗外。
盛子新已经起身,衣袍带起一阵风:\"多谢唐大人。我们这就去李家村走一趟。\"他的声音冷静得可怕,柳庆知道这是他发现重要线索时的表现。
两人匆匆离开将作监,翻身上马。柳庆忍不住道:\"盛兄,这李师傅回乡的时机太过巧合!\"他的心跳加速,仿佛已经看到案件侦破的曙光。
盛子新一夹马腹,沉声道:\"先别下定论。驾!\"他的眉头紧锁,心中却在思索:若李师傅真是造假者,为何要冒险留在离长安如此近的地方?这背后恐怕另有隐情。
两匹快马绝尘而去,直奔万年县方向。柳庆的衣袍在风中猎猎作响,他既兴奋又忐忑——这李师傅会是他们要找的人吗?假币案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阴谋?
与此同时,未央殿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刘璟端坐在主位上,手中捏着市监令韩褒的奏报,眉头紧锁。下首坐着尚书令长孙俭、尚书右仆射元修伯和尚书左仆射苏绰,三人皆是神色肃穆,连呼吸都刻意放轻了。
\"三位,\"刘璟将奏报递给身旁的太监,示意传给众臣,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短短十日,市面上假币横行,商户损失惨重。粮食少了五万石,农具两万把,马匹五百。这是要动摇我汉国根基啊!\"
苏绰接过奏报细看,敏锐地指出:\"大王,这些被大量收购的物资——粮食、农具、马匹,都是战略物资啊!\"
元修伯捋须点头,胡子随着动作轻轻摆动:\"臣曾任雍州刺史,深知长安两市的交易习惯。这些物资向来是散客零买,何曾有过如此大批量的交易?\"他转向刘璟,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臣怀疑,这背后恐有敌国操纵。\"
长孙俭眼中精光一闪,突然出言道:\"大王,臣有一计。我们可高价回收银币,引蛇出洞。\"
刘璟身体前倾,王袍上的金线在烛光下闪闪发光:\"哦?庆明详细道来。\"他对这位心腹重臣的谋略向来信任有加。
\"假币制造者必会继续用假币扫货,\"长孙俭胸有成竹地捋着胡须,\"我们以高价回收市场上所有的银币。百姓有利可图,自然趋之若鹜。\"他的手指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届时仍在持币大肆收购者,必是假币团伙无疑!\"
刘璟拍案叫绝:\"妙计!\"他站起身,在殿内来回踱步,沉重的脚步声在殿中回荡。他的脑中闪过几个邻国君主的面孔——北魏的高欢那阴鸷的眼神,北周的宇文泰似笑非笑的表情,还有那个号称\"菩萨皇帝\"的南梁萧衍伪善的笑容。
\"不管是谁,\"刘璟猛地攥紧拳头,青筋暴起,\"敢乱我汉国者,孤必让其付出代价!\"他的声音如同雷霆,震得殿内烛火摇曳。
他转向长孙俭,眼中的怒火化为坚定的决心:\"就依庆明之计,即刻拟旨施校\"
夕阳西下,将边染成血色。盛子新和柳庆的马匹已经奔出长安城十余里。远处,万年县的轮廓在暮色中若隐若现。柳庆的心中既兴奋又忐忑,他忍不住想象李家村会是什么样子,李师傅又会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个案子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也许背后牵扯着更大的阴谋。
而此时的李家村,一个瘦削的中年男子正焦急地在院中踱步,不时望向长安方向。他就是李师傅——李明德。院角的槐树下,几个陌生面孔的汉子冷眼旁观,手始终按在腰间的刀柄上。
\"老李,\"为首的黑脸汉子冷笑道,露出一口黄牙,\"别想着耍花样。你的妻儿还在我们手上。\"他故意晃了晃手中的匕首,寒光在暮色中格外刺眼。
李明德痛苦地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儿子被绑在柴房里的画面,孩子惊恐的眼神像刀子一样扎着他的心。半个月前,那些人用家人性命相逼,他不得不制造出一套假模具,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了。没想到,他们还不放人,他不得不告假离京,在此处替他们继续制造假币...
他望向院角新挖的土坑,那里埋着几具尸体——是前几试图逃跑的帮工。黑脸汉子杀人时的狞笑至今让他不寒而栗。\"再...再给我两时间,\"李明德声音嘶哑,\"配方还需要调整...\"
黑脸汉子大步走来,一把揪住他的衣领:\"少废话!明必须完成,否则...\"他没有完,但另一只手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李明德浑身发抖,却在这绝望的境地中,突然注意到院墙外闪过一道黑影——那绝不是村里的人!他的心跳突然加速,是官府的人吗?还是另一伙歹徒?无论如何,这可能是他唯一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