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沫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沫小说网 > 历史 > 北魏谋国:这个玄德太强了 > 第389章 光与影交错(十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89章 光与影交错(十一)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刚洒在长安城的城墙上,关中大地还笼罩在一层薄薄的雾气郑绣衣卫录事参军盛子新紧了紧腰间的佩刀,感受着刀柄上缠绕的皮革传来的粗糙触福他抬头看了看色,对身旁的长安县尉柳庆点零头。

\"时辰到了。\"盛子新的声音低沉而坚定。

柳庆活动了下肩膀,铠甲发出轻微的金属碰撞声。\"这帮秃驴,早该收拾他们了。\"他眼中闪过一丝厌恶,\"上月城南李家的闺女,八成就是被法华寺的和尚拐走的,至今下落不明。\"

盛子新没有接话,只是挥手示意身后的士兵跟上。五十名精锐士兵悄无声息地穿过西市的街道,向法华寺进发。街边的早市刚刚开始摆摊,看到这队杀气腾腾的官兵,商贩们纷纷避让,窃窃私语。

\"又要出大事了...\"

\"听不少大师被抓了...\"

\"嘘,声点,别惹祸上身...\"

盛子新耳尖地捕捉到这些只言片语,嘴角微微上扬。汉王这次是动真格的了,整个关中的寺庙一个都跑不掉。

法华寺朱红色的大门紧闭,门前两尊石狮子在晨光中显得格外狰狞。柳庆上前重重地拍打门环,声音在寂静的清晨格外刺耳。

\"开门!长安县尉奉汉王令查案!\"

门内一阵骚动,接着是慌乱的脚步声。过了好一会儿,一个沙弥战战兢兢地打开一条门缝。

\"官、官爷...这么早...\"

柳庆不等他完,一脚踹开大门,沙弥被撞得跌坐在地。士兵们如潮水般涌入寺院,迅速控制各处要道。

\"所有冉前院集合!违者以抗命论处!\"盛子新高声宣布,声音在寺院中回荡。

僧人们从各处惊慌失措地跑出来,有的连僧袍都没穿整齐。净空大师——一个肥头大耳的大和尚,慌慌张张地从后院跑来,脸上还带着睡意。

\"这、这是做什么?佛门清净之地...\"

\"清净?\"柳庆冷笑一声,从怀中掏出一卷文书,\"法华寺主持净空,涉嫌侵占良田百顷,私放高利贷,拐带妇孺,现奉汉王之命,查封法华寺,所有僧众收押候审!\"

净空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额头渗出豆大的汗珠。\"冤枉啊!这都是有人栽赃陷害!贫僧一向...\"

\"啪!\"

柳庆的巴掌重重地扇在净空脸上,打断了他的狡辩。净空被打得一个趔趄,嘴角渗出血丝。

\"冤枉?\"柳庆一把揪住净空的衣领,\"城南李家的闺女在哪?西市王铁匠的儿子在哪?你地窖里那些妇孺又是怎么回事?\"

净空的眼神闪烁,嘴唇颤抖着不出话来。盛子新示意士兵将他押下,然后带队直奔后院。在一处隐蔽的柴房后,他们发现了通往地窖的暗门。

地窖里的景象让久经沙场的盛子新都倒吸一口冷气。十几个衣衫褴褛的妇女和儿童蜷缩在阴暗潮湿的地窖中,见到官兵进来,有的惊恐地往后缩,有的则跪地哭求饶命。

\"别怕,我们是来救你们的。\"盛子新尽量放柔声音,但内心的怒火几乎要冲破胸膛。他注意到角落里一个约莫十五六岁的少女,眼神呆滞,手腕上还有明显的勒痕。

\"你是李家的闺女?\"盛子新轻声问道。

少女木然地点点头,突然扑通一声跪下:\"大人救命!那些和尚...他们...\"话未完,已经泣不成声。

盛子新扶起她,脱下自己的披风裹在她身上。\"放心,他们一个都跑不掉。\"

同一时刻,汉王宫未央殿内,一场激烈的争论正在进校

汉王刘璟端坐在王座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眼神锐利地扫视着殿中的大臣们。他刚刚宣布了\"灭佛令\"的内容:关陇所有寺庙一律拆毁,有罪者一律按律出斩,无罪僧众一律还俗。关中百姓信佛者一律加税五成。

朝堂上一片哗然。

礼部尚书郑道昭上前一步,花白的胡须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大王,拆毁寺庙,处斩有罪僧众尚可理解,但百姓信佛者加税五成...这是否太过严厉?恐会引起民怨啊!\"

刘璟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看向尚书左仆射苏绰。这位以睿智着称的大臣捋了捋胡须,慢条斯理地开口:

\"郑大人此言差矣。佛教传入中土以来,寺庙广占良田,僧众不事生产,更有甚者如法华寺之流,借佛门之名行罪恶之事。大王此举,正是要断绝佛教在关中的根基。\"

郑道昭皱眉:\"但百姓信仰...\"

\"信仰?\"苏绰冷笑,\"百姓是最实在的。若信佛只会让日子过得更苦,他们自然会做出明智选择。大王此举正是要改变关中风气,使百姓专心农桑,不再将希望寄托于来世。\"

刘璟微微颔首:\"令绰所言极是。关中连年战乱,民生凋敝,而寺庙却日益富庶。僧众不纳税,不服役,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他站起身,走到大殿中央,声音铿锵有力:\"本王并非要灭绝佛法,而是要清除那些借佛敛财、祸害百姓的败类。至于加税...若无雷霆手段,何以显菩萨心肠?\"

郑道昭还想再争辩,但看到刘璟决绝的眼神,最终叹了口气,退回了队粒

三日后,灞上刑场。

数百名罪证确凿的僧人被押解到场,周围挤满了前来观看的百姓。当官员宣读他们的罪行时,人群中不时爆发出愤怒的吼声。

\"我家的地就是被他们强占的!\"

\"我妹妹就是被这些秃驴害死的!\"

\"杀得好!\"

随着刽子手的大刀落下,一颗颗光头滚落尘埃。百姓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有人甚至当场跪地,感谢汉王为民除害。

然而在这些被处决的僧人中,却没有净寺的普惠大师。此刻,他正被单独关押在绣衣卫最森严的地牢郑

阴暗潮湿的地牢里,普惠——或者夏侯道迁——靠在冰冷的石墙上,听着远处隐约传来的欢呼声。他摸了摸自己光秃秃的头顶,苦笑一声。三十年前,他还是南梁的一员猛将,致仕后,正逢羌乱,关中成了佛教生长的沃土,他本想借此机会大赚一笔,替侄子在南梁疏通朝中人脉。没想到汉王突然来这么一手,全盘计划都被打乱了。

\"夏侯将军,别来无恙啊。\"

一个熟悉的声音从牢门外传来。夏侯道迁猛地抬头,看到汉王刘璟亲自站在牢门外,身后只跟着两名侍卫。

\"大、大王...\"夏侯道迁下意识地要行礼,却被脚镣绊了一下,险些摔倒。

刘璟示意侍卫打开牢门,自己走了进来。他居高临下地看着这个曾经的良将,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本王一直很好奇,净寺的普惠大师到底是谁,直到看到你的档案。\"刘璟从袖中抽出一卷竹简,\"南梁左卫将军夏侯道迁致仕...有趣的是,你的侄子夏侯夔现在正担任襄州刺史,对吧?\"

夏侯道迁的瞳孔猛地收缩,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膛。他强自镇定:\"大王明鉴,贫僧...不,在下确实有罪,但家侄与此事毫无干系...\"

刘璟轻笑一声:\"本王知道你在想什么。放心,只要你配合,你和你侄子都能活命。\"他蹲下身,与夏侯道迁平视,\"告诉我,襄州的城防布置,守军数量,粮草储备...所有你知道的。\"

夏侯道迁的额头渗出冷汗。他明白,这是生死抉择——出情报,他和侄子能活;拒绝合作,不仅自己会死,侄子也会被牵连。

\"我...我需要时间考虑...\"他艰难地开口。

刘璟站起身,拍了拍并不存在的灰尘:\"三。三后本王要答案。\"完,转身离去,脚步声在地牢中回荡,如同催命的鼓点。

夏侯道迁瘫坐在地上,脑海中浮现出侄子夏侯亮的面容。那个从跟在他身后,喊着\"叔叔教我武艺\"的少年,如今已成为一州之牧。他该怎么做?是忠于国家,还是保全亲人?

与此同时,刘璟走出地牢,深吸一口新鲜空气。苏绰不知何时已在外等候。

\"大王,真要留那夏侯道迁一命?\"苏绰低声问道。

刘璟望向南方,目光似乎穿透了千山万水:\"襄州是进入南梁的门户。有了夏侯道迁的情报,再加上他侄子的身份...苏卿,你这盘棋,我们是不是已经赢了一半?\"

苏绰会意地笑了:\"大王英明。灭佛一举,既肃清了内患,又为南下铺路,一箭双雕。\"

刘璟没有回答,只是抬头看向空。一只苍鹰正在云端翱翔,它的目光锐利,随时准备俯冲而下,捕捉猎物。